|
作者:薛静
又是一年春节到,随着一列列火车拉响汽笛、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大批长年在外工作、生活的游子们踏上了回家之路。国家各部委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力把这条路铺平、铺顺,力争让他们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日夜思念的亲人身旁。
与此同时,也有一少部分人,虽然同样思念家人、归心似箭,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了留在异地过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大学生,有些人是因为春节之后马上就要重新开工,有些人是因为准备着毕业、应聘,有些人是因为有研究、试验,也有些人是因为买不到票甚至买不起票……处于这些缘由,这些人选择了异地过年,选择了将这个属于故乡的节日交给并非自己故乡的城市。
面对这样一种“托付”,身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应该怎么办?
日前,北京市一些派出所的民警走进辖区的建筑工地,把“流动人口便民服务站”建到工地上,为春节期间留京工作不能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发放暂住证及安全知识手册。民警们还走进农民工的宿舍,针对农民工冬季取暖易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现场讲解安全用火用电的常识。
北京市委启动了“微笑北京和谐先锋”2009年关心服务寒假留校大学生主题活动,为寒假不返乡过年的大学生们发放了装有书籍、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健身用品的大礼包,同时和首批31家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1194个见习岗位。全国各大高校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一方面为留校学生提供免费餐券、“压岁钱”,为他们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为他们营造节日气氛。
春节到来,“回”与“不回”,都是重要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相对而言,由于前一个问题涉及的群众多、规模大,解决的关键点集中在交通部门,容易引起重视;而后一个问题人员不多、原因复杂、负责部门较为分散,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如果说如何解决“春运”问题体现了相关部门工作做得好不好,那么如何解决“异地过年”问题则体现了相关部门工作做得精不精、妙不妙。
要想真正让这些异地过年的人们“身处异乡、不为异客”,除了发放年货、组织活动,还要把“关心”做细、做实。这些农民工和大学生,大多是住在集体宿舍,当其他人回家过年的时候,他们的安全还能不能得到保障?取暖供水是不是像平时一样?食堂、澡堂是否还能保证供应?对于学生来说,实验室、图书馆是不是能基本满足假期研究学习的需要?……这些都是需要企业、高校、相关市政部门共同回答的问题。
这些选择了留在异地过年的人们,从当前看,减轻了“春运”压力,从长远看,他们是在利用假期,工作、研究、学习,为更好地建设这座城市积蓄力量。在这样一个欢乐祥和的传统节日里,如果他们感到的是孤独和寒冷,那将让他们的游子之心感到更加忧愁,相反,如果他们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感到身处异地、心如归乡,那就会拥有加倍的温暖与感激。
让我们为这些异地过年的人们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让身在此处的他们感到贴心、暖心,也让身在彼处的他们的家人们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