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敬己
山寨春晚,很山寨。
得出这个结论,不是看过之后的结论,相反,是没看到的结论。按理说,没有看到,当然没有置评的权利,就像看到央视春晚之后,才能评选“观众最喜爱的春晚节目”一样。
不过,正因为没看到春晚,我才得出山寨春晚很山寨的结论。因为,山寨春晚的山寨属性,注定它很山寨,所以,我们没有看到。
这不是绕口的狡辩,是实情。从山寨春晚一开始向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因为春晚就是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代名词)叫板,到后来向春晚学习;从有贵州卫视直播到“因故取消”;从网络直播到三家网站全部取消合同;直至一个内地观众从没听说过的“澳亚卫视”直播,山寨春晚,“山寨”了个够。
更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报道说,山寨春晚成功实现电视直播;另一方面报道说,山寨春晚“演员退出,场地转到洗浴场,甚至有人报警称‘被骗’”。报道内容的取舍,也说明,山寨春晚,很山寨。
不就是几个人唱唱跳跳么,就算是潜地里商业味十足又如何?洋鬼子摸得,阿Q也就摸得,究竟是觉得指间感觉有些异样还是别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看就晓得了。
但现在N多人没有看到,只能想像这其中的山寨味道,于是乎,只能指鹿为马,群众也只好不明真相了。突然间想起日月神教和名门正派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不是说虚构的小说有真实生活作为基础么,信然!
有必要说点题外话,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没有看那场热闹。在静寂的山村,我在参与一个家庭会议:家里的老人做不动农活了;孩子没人管野了;明年究竟是不是继续到南方等等等等不隆重却异常严重的话题,说到急处,年味全无。他们和春晚无关。
远在远处城市里的那些热闹,山寨与否,即便是我这个伪城市人,也并不关心。但一个事实是,山寨春晚,我没有看到。看不到就看不到罢了,生活还是如此这般的过,就像那个家庭会议的内容外人无从知晓一样,来自山寨里的声音,从来就不能掺和到热闹里面去。
言归正传。千年的传统,就图过年一个喜庆,一个乐呵。真实的高兴与不快乐,大概也由不得人,连笑容,都得给你一个统一的模式,就像小时候看到的那个耍狮队里的大头弥陀一样,我们只看到了他笑容可掬的模样,没人看到装在里面的那颗头上的汗珠或是埋怨——这可能让他感觉更累。
不知今年年底会不会有山寨春晚出现,想来会是有的。但能不能看到,那得两说。古词里说,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全就不全么,天天都全,那才叫怪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山寨版风行的时候,一面闲拈瓜子一面笑骂,如同广告说的那样,有选择,真好。这样的好,才是真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