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培云:中法关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9日08:48  新京报

  作者:熊培云

  2008年对于法国来说无疑是个“中国(问题)年”。中国人的确想知道,作为40多年前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法国为什么不能从中国的成长中更好地获益?法国的利益到底是什么?

  回顾2008年的中国外交,中法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这一年法国总统萨科齐更像是一头“闯入瓷器店(china)的公牛”,撞坏了中法关系的坛坛罐罐。从奥运到西藏,萨科齐领导下的法国政府似乎只会跟中国“唱反调”,以至于几年来不断升温的中法关系也因此戛然而止。而就在三、四年前,无论是中法文化友好年,还是政治层面两国高层的互访,都给世界一种中法关系进入蜜月的印象。2007年6月,法国驻华使馆公使郁白先生还在北京一所高校展望———“2008,中法关系更上一层楼。”

  而现在,两国不但没有回到“原来的我”,甚至有点“形同陌路”。由于法国在西藏和达赖问题上严重损害中国利益,中国取消了中欧第十一届首脑会议,中止了中法之间巨额贸易合同的洽谈。

  有人分析,法国外交“太势利”,中法关系是法美关系的透视镜。比如,1964年中法建交之际,戴高乐冲破美国的“统一战线”闹独立,并在与中国建交不久后第一个退出北约。2003年,就在法国因为美国入侵伊拉克而与美国关系降到冰点时,中法关系却急剧升温。而到了2008年,当法美外交阴云渐渐散去,中国似乎又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

  2008年对于法国来说无疑是个“中国(问题)年”。中国人的确想知道,作为40多年前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法国为什么不能从中国的成长中更好地获益?法国的利益到底是什么?萨科齐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为两国交好平添变数,宁愿350亿欧元的贸易订单打了水漂?而这一切,显然不是“势利”二字所能解释。

  在我看来,法国外交的特征,与其说是“势利”不如说是“暧昧”———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时常进退失据。一方面,法国一直以法兰西文明与价值为荣,希望能够引领世界,它不像英国那样没有原则,凡事与美国看齐,却又不像美国一样可以权倾天下,有着肩负起“世界道义”的宽阔肩膀。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里,因为选票的缘故,当权者又不得不无视理想主义和普世价值的烧灼,追求尽可能多的订单。这种“暧昧”形象的背后是法国人一方面高蹈理想,另一方面又在现实中无能为力。

  尽管出现了外交上的风波,但谁也不能否认,无论中国还是法国都不希望出现“外交上的崩溃”。最简单的理由是,两国通过外交得到的是好处而不是坏处。2009年1月27日,是中法建交45周年纪念日,两国有必要借此机会做一些外交上的和解。一国政治的双重不幸在于,在国内政治问责方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在国际政治问责方面“小事化大,大事化灾”。

  □熊培云(北京 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中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