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云鹏
记者从湖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女孩中考加分政策的基础上,湖北省将实行农村独女高考加分奖励政策(据2009年1月30日《北京青年报》)。
“以此类推“是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但它也受到时间、场合、对象等诸多因素的严格限制,不可简单套用,稍有疏忽就可能闹出笑话,甚至导致错误发生。湖北省将实行农村独女高考加分奖励政策,就属于此类。毕竟中考与高考在考试性质、教育资源、招生数量等方面截然不同,不能简单类推。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在于从大量考生中区分出少数最适合进入高校学习的新生,为国家鳞选、培养和储备建设所需人才。因为高考是“好中选优”“优中拔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不可能全部进入高校学习,而不合格的初中生只要恳于花钱就可以念高中。与高中升学率较高相反,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我国高中毕业生中能上大学的比例比较低,同龄人中能上大学的比例更低,农村女生特别低,这便增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同时也大大加强了社会各方面对高考关注与寄托的程度,调动家长和学生千方百计,甚至是不择手段地备战高考。
毫无疑义,有选拔就有竞争,就有激烈的竞争。高考中的剧烈竞争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我们暂时无法消灭这种竞争,也不可能通过其他手段来代替竞争,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让竞争变得更加杂乱无序,或者以金钱、权力、关系赤裸裸的代替竞争,催生高考腐败愈演愈烈。
然而,这种悲剧并没有被有效防止。近年来,社会上的其他管理工作纷纷向高考抛来“橄榄枝”,主动与高考攀亲结贵。比如,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各地都制定了一些照顾奖励优秀生、特长生、证书生、老少边穷地区生、立功退役军人的优惠政策,只要考生符合保送或加分条件规定,出据证实材料,就可以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20分投档。2008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生仅市级学科、科技、艺术类竞赛项目秋季高考加分就有18项。
其实,这也就意味着,“省级优秀学生称号”、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区第一名和国家二级运动员等荣誉和证书”的魅力根本不在于孩子有多么优秀,它已不再是一个溢满荣誉的称号,也不再是精湛艺术技能和强健体魄的证明,其背后的真实逻辑则是:高考的功夫在高考之外。称号、证书如同绿色通行证,可以绕过高考的门槛,使自己轻松进一所一流的大学。
诚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国人的高深智慧有时往往突出地表现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挂羊头卖狗肉,善于把好经给念歪了。比如,2001年,教育部为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将省级优秀学生纳入普通高校招收保送范围。这项政策一出台,“有违高考公平原则”的责备便不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加分、保送政策日益成为官员子女高考的“绿色通道”。一些有点权势或有几个臭钱儿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弄得荣誉称号或相关资质证书,可谓动用了全部权力,启动了全部关系网,耗费了全部钱财,跑破了鞋底子,磨碎了嘴皮子,撞歪了鼻梁子,花空了钱贷子,也真够可怜的了。吉林松原市实验高中副校长吴永平证实:“(省优)一般年初就开始运作,有的上高一就开始整了。”荣誉不是靠过硬的事迹赢得而是“整”来了,能不变味吗?而一位深知保送内情的教育官员担忧地说:2008年松原地区“以‘省优’保送大学的孩子,其家长有三个副厅级、五个正处级、一个副处级、三个教育局科级,看不到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据2009年1月21日《今晚报》)。至于那些每年奔走各地的“高考移民”那一个没有官员背景,侦破的高考作弊案件那一起没有官员作后台?
这样,就不能不让人们对湖北省将实行农村独女高考加分奖励政策愈加担心起来。说实在的,面对目前激烈的高考竞争,农村女孩子圆大学梦更难,对农村独女实行高考照顾政策,本人真的举双手赞成。但是,依前车之鉴不能忘却,对农民的社会关系网也不可小觑,仅往前数两代,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农民。实行农村独女高考加分,弄不好就有可能成为高考腐败新载体,使加分为腐败加油。这话就搁到这儿,咱走着瞧。
既然高考以分数论英雄,是一种实力的较量,那么就应该减去不应背负的其他载荷,卸掉各类捆绑,尽快给高考“减负”,让高考本身轻松起来,还其本原。是此,恐怕才是广大农民子女真正的所盼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