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长军
近几年来,陆续有一些城市以顺应所谓“民意”的名义下,放松甚至干脆取消了已经施行多年的春节燃放鞭炮禁令,好像燃放鞭炮乃大势所趋一般,很令一些人兴奋异常。可我这个一直生活在从未有过燃放鞭炮禁令的农村人,反倒十分向往那些禁止燃放鞭炮的地方。
有不少拥护燃放鞭炮的人都抱怨禁放也禁淡了传统的年味,说燃放鞭炮是中国民族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但算不算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退一步问问,又有几个人能说出“燃放鞭炮”让人心悦诚服的妙处?至于把“年味越来越淡”怪罪到“实施了鞭炮禁令”,实在是有点强词夺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和乡村都没有鞭炮禁令,可人们也都觉得“年味越来越淡”,那该怪什么?难道怪人家大城市“实施了鞭炮禁令”扫了兴致?传统的年文化不等于鞭炮文化,鞭炮文化顶多只能算传统年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把年味跟鞭炮绑得太紧,实质上恐怕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僵化,或者说是传统年文化的故步自封。
燃放烟花爆竹固然是春节传统民俗,但这些年烟花爆竹越燃越长越放越响,造成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噪声、空气污染、以及从爆竹作坊爆炸到燃放爆竹伤人,用“教训惨重”形容也不为过。最不为人们所在乎的是,许多家庭每年花在燃放烟花爆竹上的资金恐怕比全家买书订阅报刊的开销大,燃放爆竹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大文明却大大浪费的行为。现在即使小户人家每年燃放鞭炮也几十元上百元,有钱的豪门上千元数万元滚雷似的起劲放啊崩啊,过年的热闹越来越登峰造极,也越来越远离“文化”而异化为奢侈的炫耀与攀比。
既然大家都承认“年”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文明。但现在这震耳欲聋的鞭炮、这炫耀攀比算什么“文明”?“传统文化”也好,“年味”也罢,难道就靠这搅翻了天似的鞭炮才能传承下去?
笔者以为,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改变单纯的禁放思路,而辅以倡导文明新风充实活跃春节民俗。
□马长军(河南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