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永锋:世界为什么是干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7日09:14  新京报

  作者:冯永锋

  第13个“世界湿地日”来临的时候,我们俯视大地,发现中国的北方,竟然大规模笼罩在旱魔的控制之下。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我突然想,也许我们就是没有处理好上下游关系,大地才变干了。

  不仅仅是中国的北方,中国几乎所有的江河湖泊都在萎缩。连续几年,我碰到的每一个案例几乎都在诉说干旱的故事。内蒙古的各个“淖尔”在变干,黑龙江的各个“大泡子”在变干,四川的若尔盖湿地在变干,华北平原的白洋淀、衡水湖在变干,鄱阳湖在变干,洞庭湖在变干。丹顶鹤重要的繁殖地黑龙江的扎龙湿地年年都需要补水,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的大片湿地由于河流被水库截断,已经有五年没有得到来水补充了……变干的原因,都是上游把下游的水给截走了。

  大地在变干,不是因为水少了,而是因为水的用途被改变了,而是因为水被上游的人“自主开发”了。无论是平原还是草原,本来水都是流淌得极缓慢的,水流得慢,就浸润了周围的土地。土地低洼一些的地方,就蓄水成湖,就成了湿地,因此,水本来天生是属于生态的,河流天生是与土地结盟的,就像上游与下游,在河流眼中,本来是一体的一样。

  可惜,人类的农业活动既是排水运动也是吸水运动,水多的地方,就挖个大深沟,把水排给下游;水少的地方,就淘深井、修沟渠,把水从地底调上来,让水从旁门左道注入自家地盘。于是,水与大地的关系,就被粗暴地打乱了。过去,上游在污染下游,现在,上游在掠夺下游。

  如果农业和种植在某种程度上还制造了“人工湿地”的话,那么,城市对水的汲取、工业对水的消耗、水电站对水的截留、管道对水的非必要调动,就成了打乱水节奏和水平衡的几位千古“大功臣”了。而这些“大功臣”,不是位于水的上游,就是位于利益的上游。

  当所有的水都“为上游人民服务”之后,水就成了商品,灌进瓶子里,蓄在大坝内,在管道里按立方运输,在干渠里被人类意志分配。这时候,下游的人们扭头回望,下游自然界抬起头来张望,才发现,除了上游人类的身体,其他地方的世界都在变干。

  世界有没有办法重新湿润起来?把河流还给河流,把湿地还给湿地,把自然还给自然,把水还给水,把下游还给下游,估计是最好的办法。问题在:在市场时代,没有人替下游算账,没有人替湿地算账。

  无人算账的结果就让下游,让湿地,成了最容易受欺负的点位。即使是建成保护区的湿地,也在变干。很简单,只需要在保护区范围之外,河流的来水之处,修个水库,砌条渠道,湿地的生命之水就会被倒卖给其他地方———某些说起来非常重要的城市、企业、矿山。这些被强行移走的水,不知道怎么回事,走了就永远走了,再也没有流返回来的可能。

  因此,有许多人强烈呼吁在动山动水之前,先要算一算“干旱账”。湿地的生态是有成本的,河流是有成本的,下游是有成本的,破坏之后的下游,破坏之后的河流,破坏之后的湿地,恢复需要巨额的资金。有时候,为了所谓的发展,我们强迫整个自然界担当“人类的下游”,在干旱逼近的时候,我们也许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干旱虽然是天灾,但即使没有干旱,我们是不是一直在伤害自然之水?

  □冯永锋(北京 记者)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干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