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之纯:别把旱灾之危错认刺激内需之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08:21  重庆时报

  作者:郭之纯

  北方大旱,15省市小麦告急,夏粮歉收已成定局。对目前这场旱灾,似又有一种“坏事变好事”的思维潜滋暗长。比如2月7日《华夏时报》的一篇报道认为,旱灾可能“消灭通货紧缩”。逻辑是抗旱使小麦的成本上升,将影响到整体粮价;而且很多农民工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返乡,农村人口增加使物价涨幅加快,“今年5、6月份,农村可能先于城市摆脱通货紧缩。”

  逻辑上分析,旱灾导致作为必需品的粮食紧缺,诱发物价上涨确属可能。但是,如此背景下的通货紧缩之势被扭转,究竟是福还是祸?

  当前的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所导致的现象和结果。即便通货紧缩是经济寒冬的突出标志,但通货紧缩的势头因为粮食歉收而被暂时抑制,并不能代表经济本身的回暖。不分青红皂白,认为只要不再通货紧缩就能摆脱困难,是倒果为因的肤浅看法。

  在笔者看来,如果近期的物价果真会上涨,如果上涨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此次旱灾,那么,对以下几种可能后果不可不察:

  一是生活困难群体增加。很多人收入锐减是目前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如果物价特别是粮价上涨过高过快,势必会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加大,而且还将加剧社会的恐慌心理。

  二是经济复苏再遇新的阻力。经济复苏的快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物价。如果因为粮食紧缺导致物价上涨,失去安全感的人们的消费欲望势必会进一步被压抑。假设这种情况发生,经济复苏非但难以从物价上涨中借力,甚至还会被进一步拖累。

  三是农民进一步对农业失去信心。旱灾在使粮食减产的同时又使得成本增加,而根据历来的经验,粮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往往并非农民———这与自然灾害和粮价下跌时相反,灾害发生和粮价下跌时,受害最大的恰恰是农民。经此旱灾,一些农民对农业的信心或有可能进一步被削弱,使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综合种种,旱灾刺激物价上涨确实有很大的可能,但对这样的可能性应未雨绸缪。完全有理由认为,倘若把旱灾认作“消灭”通货紧缩或刺激内需的机会,是一种错觉;而如果还为此庆幸,肤浅之外更有冷血之嫌。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旱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