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评论 > 多省出现严重旱情专题 > 正文
作者:郭立场
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十多个省(区、市)发生严重旱情,北方冬麦主产区受旱尤其严重,目前仍在持续发展。灾害已经让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饮水吃紧。做好冬麦区抗旱工作,对保障夏粮生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官方对此高度重视,作出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亿元人民币,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温家宝总理2月7日至8日在河南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时指出:尽快下拨抗旱资金,把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发到户。农民急需的抗旱机械,要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财政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既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也是对政府行政效能的特别考验。非常时期的关键时刻,短短几天内,要将中央财政投入的4亿元资金,以及各省的财政补贴,发放到抗旱民众手中。如何将政府的决策意图执行到位,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发放管理,如何确保专款专用避免截留挪用,这些都是对各级政府执行力的考验。必须指出,由于少数基层干部政策和法制观念淡薄,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区出现了冒领补贴资金,以及截留挪用的违规行为。
今年回河南老家过年,笔者见闻了基层农村的怪现状。河南省财政厅收到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后,会同省农业厅连夜制定安排使用方案,联合下发《关于下达农业生产抗旱救灾资金的通知》,当天将救灾资金下拨至各重旱市,目前救灾资金已下拨到重旱县。然而,在笔者所在的乡镇,一个乡的抗旱补贴是这样发放的,即凡是在某天(仅此一天,且是在年关)进行灌溉的,只要看到灌溉机器的,每台每户补助50元。事实上,囿于天气原因,以及年关到来之际,很少有农户在那一天灌溉。即便有一两户人家赶在这一天灌溉,也是做做样子,冒领补贴而已。遗憾的是,错过这个村,便没有这个店,抗旱补助经费就这样被基层政府“消化”掉了。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便是这样的补贴发放,也仅限于乡镇,至于那些偏远的村庄却没有惠及,最多是耳闻政府有这项补助,但其只是针对乡镇居民的,并没有他们的份儿。至于其它各类补贴的发放,也都大同小异,总是“静悄悄”地进行,信息不透明,执行不到位,没有人知道补贴经费是多少,也没有人了解补贴的发放形式。于是,抗旱属于农民自己的责任,因为农田是农民的。于是,基层政府既赢得了好名声,也得了“实惠”。
就事论事,我们有理由期待,对数额如此庞大的抗旱补助经费进行发放审计:一是抗旱补助经费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无截留拖延情况;二是抗旱补助经费使用是否合规,有无挤占、挪用、克扣、虚报冒领、虚列支出等违纪违规问题;三是调查灾后建设项目方案是否科学,程序是否合规。我们不希望看到,在抗旱救灾的大背景下,在中央政府财政的积极投入下,基层政府借机套取中央财政资金,让本来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承担的责任,由民众个体独自担当,让旱灾成为农民的梦魇。
因为此次抗旱补贴的发放对象,基本属于基层民众。他们的弱势,不仅在于物质贫困,往往也在于知识受限,信息闭塞。除了身处乡镇中心的部分居民,其他大多数民众,可能都不具备主动获取政策信息的能力,这使得政府惠农举措的主动执行,对于这些民众而言,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政策意义。笔者以为,如果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能将这种不确定的政策性补贴行为,固化成为一种财政体制的常规安排,则可以更加扩大政策的亲民效果。从中央政府为受灾民众发放补助经费开始,这种不确定的财政安排,希望可以为制度吸纳成稳定的反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