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九器
昨日上午,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对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发消费券表示认可,肯定了这种做法对拉动消费的意义。
虽然这不是一次直接惠及更多民众的“全民分红”,但从“一片空白”到“点滴试水”到“中央默许”直至“中央部门肯定”,以直接发消费券的方式对一部分国民进行“社会分红”,其最大意义不在于对内需的拉动———因为数亿消费券对全国内需增长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而是代表国家的政府,在思维上实现了一种突破和进步,即“国家财富的增长必须与国民共享”。
去年上海“两会”上,一份“全国每人分红1000元”的建议被网民誉为“史上最具支持度的两会建议”,当时的“分红”建议颇具天方夜谭意味;此后,“新加坡全民分红”、“美国阿拉斯加州居民数十年共享政府分红”、“日本、韩国国民享受国家分红”的各类新闻成为国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去年金融危机后,“欧元之父”蒙代尔建议中国全民分红以拉动消费;广东东莞、四川成都、浙江杭州陆续向部分民众发放消费券;直至今日,以发消费券方式、惠及部分民众的“社会分红”逐渐从荒诞走向现实、从建议走向权威部门认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纵深。
如果仅仅从拉动内需的层面看待发消费券这类“社会分红”,理所当然遭遇诸多质疑和反对,因为论者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拉动内需的效果,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还有比“发消费券拉动内需”更有价值的政策取向。然而,除了拉动内需的直接意义外,还有一种政府开始更加重视国民消费、国家财富从投资更多转向富民的思维转变,尽管这种转变只是一种谨慎的尝试,但终究是一种经济思维甚至是政府思维的突破。这种思维突破是“发消费券”的最大意义。
最早提出“社会分红”概念的经济学家米德这样阐释:“国家将从投入社会化企业的资本和土地获得利润。它可以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分红分给消费者,将另一部分作为对社会化企业的再投资。”这种专业的经济学理念可以用更加通俗和时尚的话语进一步阐释:国家财富根本上源于全体国民的辛劳与努力,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和国民利益的护佑者,理应让国民分享国家财富,共享发展成果。尽管当下此起彼伏的“发消费券”更多目的是刺激消费、提振内需,但其实已经“无心插柳”地契合了“国与民财富共享”的经济伦理和思维,而全民的热议、舆论的争议、媒体的传播,更使得这种经济伦理、思维得到进一步的解放与发展,为未来更大范围、更制度化、长效化的“社会分红”,进行了一次“思想解放”。
从世界范围内对比各国消费,中国民间消费显然偏低,只占GDP的三分之一强,而韩国、日本,甚至印度、巴西都占50%%以上。国家财富的高速增长和国民消费的不振,显然是今后经济思维转变的方向之一,而如何公平地增加国民的财富、普遍地提升国民消费能力,如何更科学地使国家和国民共享财富,“社会分红”显然是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已经得到行政认可的“发消费券”俨然一个“探索者”,将为未来更大范围的“社会分红”提供一种改革样本,进一步从实践深入实践、从行政走向更高的立法层面,也当可期;而“国与民财富共享”的经济伦理、财富正义、政府思维,或许也会借助此次危机以及危机下的诸多政策突破,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