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季冰:社会创业动力需要得到再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7:32  新闻晨报

  作者:陈季冰

  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出台鼓励创业促进就业8条新政,其中包括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以及允许农村宅基地房屋从事商业经营等。

  从相关政策导向来看,实际上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放松管制,降低创业门槛。我认为,面对当前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造成的经济困局,相比于扩大政府投资、发放消费券之类被动型的应付,这种鼓励创业的政策才真正代表了有利于从根本上扩大内需、改善经济结构的正确方向。

  看到近年来一次比一次更挤破头的公务员招考,我总不免既感慨又怅然。20多年前我们那一代念大学的时候,情况可完全不是这样。记得我和我的同学们毕业分配时,被国营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录用是一件相当没面子的事。在地域方面,最热门的毫无疑问是广东。那个时候国家的经济基础很差,市场秩序也并不完备,但整个社会中涌动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创业和冒险气氛。统计数据也证明,改革开放前半段是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国民经济增长比较匹配的时期。虽然当时老百姓整体上并不如现在富裕,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民”占的比例比现在要高得多。换言之,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成果被民众所享有,这又反过来成为推动经商、“下海”的强大动力。

  我在国家经贸委工作的一个朋友几年前告诉我一个故事:他有一个表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内地某欠发达省份开了一家加油站,有一段时间生意越做越红火。那位表哥也立志要在10年内建成该省最大的连锁加油站公司,并夸口高薪请我那位拥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头衔的朋友回去做总经理。最近,表哥专程到北京来找我的朋友,不过不是三顾茅庐来发聘书给他的,而是托他替他大学快毕业的儿子在国家经贸委机关谋一个办事员的职位。“他的加油站还开着,不过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尽快卖掉它。”

  那位表哥这10多年间经历的甜酸苦辣和观念转变,想必改革开放后最初的一批创业者中,绝大多数人都能感同身受。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个年头,中国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确实比20多年前要规范得多,很多昔日钻政策漏洞而一夜暴富的故事,今天已经不可能复制了。然而这原本是一件好事,绝不应该使我们社会中自下而上的创业动力日趋衰减和消退。一个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旧的体制趋于解体,新的体制尚未成型的“真空期”,必定会出现生气与乱象并存的局面。当新的体制逐渐建立起来以后,乱象会一点点消除,而生气能否保持,则取决于这一新体制的完善程度。经过了30年摸着石头过河,民间的商业秩序已经比过去大为改善,但政府行政力量干预正常市场交易的行为却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制约。简言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法治社会并未真正建立起来,这就使得产权保护、自由竞争、契约精神等对社会财富创造来说至关重要的制度因子在我们这里还未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短期内,行政力量对市场自发秩序的介入确实能够极大地加强国家控制,减少不稳定的风险,这点也能够从近年来国民财富分配中“国”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一格局中窥见一斑。但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如果我们把下一代中最出色的精英赶进政府大院去当公务员,这个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蛋糕”就会越做越小。

  从这个意义上说,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等一系列放松管制、降低门槛的举措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形成一种鼓励所有人——尤其是优秀人才——从事商业经营、科学研究、人文艺术等创造性活动的整体氛围。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半段社会创业激情的高涨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牢笼被打破后,民间压抑了几十年的致富欲望出现无序流淌的话,今天则需要再上一个层次,即在将这种追逐财富的原动力纳入有序渠道的同时,严格保障它们的合法权益。而这,关键在于加快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和服务型政府。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创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