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于泽:社会稳定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7:33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杨于泽

  国务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包括为企业减负、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并规定企业裁减人员20人以上须提前说明,并向相关部门报告。这是我国应对经济下滑的最新政策举措,旨在稳定就业形势,阻止金融危机向社会领域蔓延。

  经济与社会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经济是社会的基础部分,而从内涵上看,社会比经济要广泛得多、复杂得多。金融危机与经济下滑,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大量失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最终形成社会矛盾爆发的态势。危机由金融而社会,有一个传递、扩散与放大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时间这个维度上,经济问题并不必然变成社会问题。

  看到经济与社会的分际之后,我们就可以调动积极因素,把金融危机的影响阻滞在经济领域内。这样做的好处,并不限于社会稳定。社会是经济问题的振荡器,经济下滑导致失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带来社会资源配置上的障碍,使经济形势雪上加霜。阻断这一“传导”过程,经济问题不经社会“振荡”,就不会形成连锁反应。

  经济下滑,是通过就业、收入这样一些“介质”,对社会领域形成影响的。一些人原来有工作,现在失了业,没有了收入,生活变得艰难,就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例如人际关系恶化、犯罪率上升、官民冲突频发。反过来,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就会阻力重重,困难重重。我们必须做的,就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维持一个可观的社会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以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人心所向,也是信心支撑,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要保持社会稳定,政府还必须完善和调整社会政策,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经济调整期的需要。经济下滑对社会领域的冲击可以减缓。今年失业农民工数以千万计,城镇失业居民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这种现实,呼唤一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保障制度,不仅有失业的保障,还要有教育的保障、医疗的保障,不仅保障城镇居民,而且使广大农村居民受益。

  在金融危机向我国经济领域深度蔓延之际,出台一切必要的社会新政,也是一个良好契机。因为这种社会新政是应运而生,也容易达成社会共识。我们看到,去年下半年以来,医改、教改、社会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社会政策调整已在高密度进行,显示政府建立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意向和努力,为国民生活托底,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注入信心。

  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时间是一种宝贵资源。在经济下滑初期,人们对危机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消费信心与投资信心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我们应对危机的时间资源。如果社会政策适当,人们对经济下滑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会增强,我们应对危机的时间资源更充沛。在一个更长时间内,经济下滑可能就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我们可以专心致志“拼经济”。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社会稳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