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岳散人:请先搞清楚发消费券的目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7:48  信息时报

  作者:五岳散人

  看来给困难人口分发消费券已经成为很时尚的事情。继杭州每人两百元、成都每人一百元之后,广州的专家也开始建议政府给贫困人口发放更高数额的消费券:每人三百元。鉴于广州的经济繁荣程度及物价指数,这个数目还是很合理的。

  从我个人而言,虽然肯定不是任何消费券发放的目标受众,但还是很高兴看到有同胞得此优惠的。原因倒是很简单,首先是贫困人口应该受到合适的社会帮助,而且最好不是那种逢年过节送上门的柴米油盐。也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需要,而是觉得这么送温暖的时候,往往后面还有个摄像机跟着,弄得贫困人士像个演员似的。

  另外一个原因要从一句老话说起:分熟不如分腥。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您给大家分点肉食,最好是直接把生肉分给大家,红烧、清炖、白灼,请拿回家自理。盖因个人口味不同,免得您搭上料理的时间以及佐料,最后落得个不得人心的下场。古话这个道理放到现在,就是这种消费券了。每个人的需求都是自己最清楚,让大家自己掌握应该买什么是最合理的事情。

  我们知道,在国外也同样有这样的东西存在。就兄弟当年在美国所见(这话有点耳熟),对于消费券之类的东西,在管理方面有松、紧两面的手法。

  一方面是提供商品的商家可以用这种类似于货币的消费券抵扣税款,提供购买方便的地方还能得到政府的某种优惠。一方面控制消费券的使用范围,使得这些东西能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满足底层民众需求的同时,不至于被其他人利用来牟利。要知道,有时候这种替代货币也是可以流通的,如果这东西具有完全的货币功能的话。如果不限制使用范围,就可能被买卖。保障底层民众基本生活的目的没有能达成,倒是使货币供应出现了更复杂的状态。

  从目前的消费券发放看,虽然是以底层民众为发放的受众,但似乎只是为了发放而发放,整个配套的办法并未完善。这可能是因为除了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很多地方潜意识里,更重要的目的是刺激经济。

  这两者兼得的想法,恐怕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消费券既然发放的对象是底层民众,其消费能力本身就不够强,得到这些消费券也不过是保障或者改善了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其家庭的防风险能力还是很低。即使通过消费券能够释放出一些可以支配的现金,恐怕也是不敢随便消费的。

  所以,发放消费券固然是分熟不如分腥的善举,但还是要考量一下其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好玩的是,专家话语一出,正反双方的关注点还都是集中在这个拉动消费上。要是消费券的意义只是拉动消费的话,直接如同东莞或者国外给老百姓普遍发钱不就好了,何苦还印刷这些彩色的纸头儿呢?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消费券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