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舸:裁员超20人须上报当为企业责任

  作者:毕舸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就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下发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见本报今日03版)

  对于今年的严峻就业形势,我们不必讳疾忌医。世界金融危机尚未扭转,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的一环,国内企业受到冲击是必然的,因此就业和裁员的压力我们必须面对。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细胞,本身也有义务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在当前,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减少社会就业压力就是在尽社会责任。不过,对于企业而言,当企业外部条件限制企业生存与发展时,就必须作出相应的生存调整与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了裁减员工。政府想要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不能仅以社会责任来号召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而应该给予企业更多政策利多和实惠,尽可能为企业减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让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能自保并且发展。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推出的多项扶持政策,可以说就是出于此种考虑。

  其实,即使不讲社会责任,企业在裁员时也要非常的慎重。因为如果裁员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极可能产生许多始料未及的副作用。也就是说,裁员或许是最简单应对危机的办法,但未必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近年来缺乏熟练工人而头疼的很多企业来说,遇到了经营困难就简单地“一裁了之”,就意味着辛辛苦苦地培养的人才走了,等寒冬过去,经济复苏,企业就不得不从头再来培养人才、培养熟练工人。而这不仅要再付出培训成本,还需要一个培训过程,而这个过程如果过长就很有可能导致失去竞争优势。

  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找到了裁员以外的“过冬”办法,比如缩短工时,在岗培训,轮岗轮休,适当减薪,等等。这些做法一是给社会减少了就业压力,二是为企业今后的复苏保留了人才。而更关键的是,广大员工是会将心比心的。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经济困难时期,企业对员工不抛弃、不放弃,在今后企业发展的征程上,员工才会真正和你一条心,这样的企业才具有后劲。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裁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