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福生:均衡教育资源方能根除借读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10:03  中国江西网

  作者:高福生

  2月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2009年起取消;2月3日,重庆市法制办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重庆将执行这一政策,从本学期开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然而,这一减轻家长负担的惠民举措在执行过程中却遭遇尴尬,明文取消的“借读费”被“捐资助学费”等“马甲”取代,在继续忽悠家长。(2月10日《重庆晚报》)

  一段时间以来,借读费让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不堪重负,少的要承担好几千,多的要承担好几万,成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一道门槛。如今“借读费”寿终正寝,这对广大移民二代尤其是农民工子弟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不仅可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教育公平,有助于他们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平等融入城市生活。

  众所周知,诟病已久的“借读费”之所以能形成特殊的生态链条,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结下的一个畸胎。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把孩子送到“教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名校去读书的。如果仅仅取消借读费而不将教育资源均衡,如同时评家刘冠中所分析的那样,名校依然存在,名师依然集中在名校,家长们依然有往名校挤的愿望,那么借读费取消之后,优质学校的供求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借读费”也难保不会变着招儿粉墨登场。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叫停义务教育借读费之后,很多学生家长并没有因“游戏规则”突然打破而感到欣慰。据相关报道,没有了“借读费”这道槛,一些农民工子弟想上优质学校的机会更加难了;还有的中小学校因少了借读费这一“摇钱树”,干脆以生源满为借口,关闭了招收农民工子弟那扇门;更有甚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捐资助学费”等“马甲”取代“借读费”,令家长敢怒不敢言。

  在我看来,要使借读费的取消名至实归、叫好又叫座,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革现行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取消重点中学、重点初中、重点小学,像国外一些先进国家那样把整个教育人员进行轮换,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读书就像进快餐连锁店一般,不论这个店还是那个店,“味道”差不多都一样。如此,谁还会想方设法花冤枉钱往所谓的名校挤?如果最好的教学条件、最好的师资力量仍旧在重点学校,那么,“借读费”披着马甲继续忽悠人的新闻还会上演“连续剧”。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借读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