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洪巧俊:我们不缺高校缺的是优质基础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7:18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洪巧俊

  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遭受“炮击”,但还是年年扩招,高校也在不断新增———经过评议通过的19所新设置高等学校,已在教育部网站上向社会公示,包括新设置的17所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的2所。(2月11日《新京报》)

  其实,中国并不缺高校,缺的是优质基础教育。目前我国已有高校1800多所,2008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620万人,比10年前的108万人,增加了512万人,平均每年以50多万人的速度递增。就是这样的高速度增长,也并没有使现有的高校“饱和”,就是招生再多一些,这1800多所高校也完全可以容纳。

  有人说,现实原因是教育财政体系失衡和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系统缺位。这个观点我赞同,因为中国的教育改革走的是“经济主义路线”。于是,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中,各大学弄虚作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中等学校绞尽脑汁要升为专科学校,而专科学校削尖脑袋要钻进本科院校的行列。升级意味着投资,地方财政的蛋糕就那么大,拨出的教育经费也就那么多,向这里倾斜,基础教育经费显然就会减少。有资料显示,广州大学城总投资一百二十亿元。如果把全国投资大学城的钱用于基础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还会是今天的样子吗?

  无论是大学扩招,还是新设置大学,都是以挤占基础教育发展资源为前提的。那些号称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动辄可以得到十几亿元的政府财政资助,而广大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建设却极为落后,而大批城市农民工子女则长期失学。目前在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4.2亿人。4.2亿人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说明了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缺失,造成的后果是大量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制约着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进程。其实,城市中的优质基础教育也是稀缺资源。我居住的是个中等城市,但真正具备优质基础教育的小学也就几所,中学更少,所以这几所学校学生就爆满,而另一些学校则处于“饥饿”状态。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缺少,也造成了择校风。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造成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差别越来越大。

  大学收费越来越高,与大学“产业化”息息相关,当然也与新设置大学有关。新设置大学都需一大笔投资,而当地政府一时又难以凑齐这样一笔巨款,只能向银行借贷。资料显示,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的总量约在两千亿至两千五百亿元之间,贷款数额达到十亿至二十亿元的高校不在少数,银行贷款占到学校基建总投资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贷款总是要还的,于是就把进大学的门槛提高,致使许多家庭“一人上大学,全家人受穷”。

  社会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精尖科学技术人才,也需要熟练掌握某种实际操作技术的劳动者,二者之间应有一个大体恰当的比例。由于中等学校大跃进式的升专科、本科院校,加上把经费集中在高等教育上,使得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在享受国家资源和生源竞争方面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从而导致职业教育的萎缩,出现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

  在这样的教育格局下,国家动辄数百亿的投入,培养的学生却没有用,这显然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错配。所以我建议,国家不应再新设置高校,而应把资金重点投入到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个方面上来。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高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