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宁:贷款换石油落地乃中国清醒外交之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07:41  东方早报

  作者:鲁宁

  2月17日,中俄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此项合同涉及250亿美元、3亿吨石油。自2011年执行,2030年到期。在这个“寒冷的早春”,这项合作不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成果,亦属全球经济外交的重大事件,其国际关注度高于中俄各自的国内关注度。而俄罗斯国内的关注度又高于中国国内的关注度。

  正如多数人的看法,评析这项合作成果的重大意义似乎有点空泛和抽象,而分析中俄能源合作(博弈)的台前幕后,也许更有吸引力。

  所谓分析不是热衷于博取眼球,而是通过抽丝剥茧,以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分析工具,以中俄能源合作一波三折为蓝本,利于国人用全球化视野来品评当代中国大国外交的多彩多姿,增强国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自尊。而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它亦有利于国人增强战胜“经济寒流”的自信。

  此番签署的合作文件共有七项,以贷款换石油是个笼统说法。确切地说,多数合作事项并无“新意”,2004年至2009年中俄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就已涵盖其中。合作协议之所以长期“纸上谈兵”,原因主要在俄方要价过高。

  仅铺设西伯利亚至远东的石油管道一项,时值中日关系趋紧,俄方水涨船高的要求与中方的合作诚意多次“失之交臂”。而逐年走高的国际油价及中方的能源“饥渴”,似乎也为俄方不断提高价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契机。

  在此期间,尤其在2005年至2008年上半年期间,中方以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作底气,利用美国单边主义外交四面树敌难以自拔的有利时机,乘势展开全方位大国外交。仅能源合作一项,从传统的供油大户中东诸国到非洲直至南美,均有不同程度的斩获。能源需求不能吊在一棵树上受制于人——在中俄首轮能源合作协议期限内,中国正确实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使国内能源安全形势有所改观,至少未出现进一步恶化。

  天有不测风云,金融危机来袭,美欧的“肺炎”加重了俄罗斯固有的“肺结核”(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伴随国际油价坐滑梯,脆弱的“石油财政”捉襟见肘。去年10月,俄罗斯经济开始出现“虚脱”。温总理在当月下旬赴俄访问,与俄方签署《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就贷款换石油合同达成原则协议。此时的俄罗斯虽已缺少“隔夜粮”,但有人判断,根据近代以来其不大顺畅的国际合作史,事情可能远非这般顺利。果不其然,俄罗斯在紧随其后的细节谈判中“故态萌发”。中方只有耐心等待。

  拖至今年元月20日,突闻中俄财长北京会晤,读新华社消息稿,国内有识之士已嗅出其中夹带的“春”的气息。此后,摊子过大的俄石油工业资金链即将绷断的消息不断传入中国。本月8日,习副主席启程“拉美外交”,出访国中有委内瑞拉;本月10日,胡主席开始亚非五国行,首站访问沙特阿拉伯。两天后,温家宝应约与普京通电话,“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普京“在当前形势下,俄方愿与中方推动经贸、能源合作取得新进展”的姿态,为“共同关心”的外交辞令作了绝妙的修饰。接下来,俄副总理谢钦来华,俄能源部长紧随其后……

  闻贷款换石油协议“落地”,网上有人认为中方向俄方让利过大。作为“公民表达”这也正常,但明显属于“一孔之见”。是的,中俄能源合作起伏不断,中方始终以诚待之;是的,在某些环节,中方的确作了适度让步,这很正常,利益谈判本来就该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具体到中俄能源合作,增加一条新的供给渠道为“大”;扶持俄罗斯多极世界之一“极”不因经济危机而垮塌,于我和平发展拓宽地缘战略空间为大!大国交往清醒得当之战略选择尔!

  签了协议贵在执行,中方履行合同当不成问题,但当中俄方是否会“节外生枝”仍有待观察。综观中俄交往历史过程,多做准备似为上策。考虑能源价格大起大落及地缘政治之起伏动荡,贷款换石油长达20年的履约过程未必就一帆风顺。合作而博弈,博弈而合作,将始终伴随。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贷款换石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