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鸿文:有些人皱着眉头听希拉里谈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07:24  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鸿文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次海外访问目的地不是欧洲。她回避了传统,前往日本、印尼、韩国和中国。不管是“安慰之旅”,还是“和谐外交”,抑或是展现“巧实力”,希拉里此行都备受世界舆论关注。

  马思莫·卡拉布里斯在美国《时代》周刊的专栏文章中提出,中国会不会响应希拉里的愿望清单?作者观察到,奥巴马团队正努力尝试避免过去三届政府的决策——开始时主张与中国对峙,后来却努力改善关系,决心在美中关系方面开个好头。但要获取北京的帮助,华盛顿仅凭殷勤的言辞是不够的。与美国媒体表现出的谨慎不同,布罗温·迈德克在英国《泰晤士报》的专栏文章中,则高调肯定希拉里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她的亚洲之行有机会弥补美国的疏忽。文章说,美国眼前最棘手的问题,包括经济、阿富汗、中东以及气候变化等,部分解决方案就在希拉里正在访问的国家。

  当然,欧洲媒体还有另外的观察视角。《每日镜报》的社论认为,从新政府上台后与外国通电话、进行个人接触及访问国家的顺序,可以看出其中特殊的象征意义,还可以看出有关国家在该国新政府心目中的地位是否发生了变化,或外交政策是否出现了新开端。社论提到,希拉里着重强调美中关系的重要性,她在临行前表示,美中关系将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将互为对方取得成功做出贡献,她的这番话让日本皱起了眉头。

  不管欧洲人怎么想,还是看看亚洲媒体的反应。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王健民先生的专栏文章《中美关系与世界新秩序》,认为希拉里日前在美国亚洲协会演讲时,以“同舟共济”的中国成语,表达她对美中关系的期待。这个表达,可以看作华盛顿与北京的关系在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言简意赅的新调门。希拉里这项政策宣示,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发表的。“同舟共济”的意思,不但表明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姿态,而且透露了华盛顿面对金融危机时的巨大压力和担忧,以及对世界未来局势的最新战略判断。因此,这场金融危机在给世界带来挑战和动荡的同时,也给世界新秩序带来了新曙光。

  韩国也在希拉里此行的受访国之列,但汤姆·普雷特在《韩国时报》发表的专栏文章,关注的却是“中国和两位克林顿的故事”。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写道,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总统上任,巨大的、富于历史意义的中国总会立即成为他们心头的重担。克林顿1992年上任,但直到1998年才去访问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奥巴马总统还没有决定何时前往中国,但可以肯定,他不需要像克林顿那样等6年,因为他的国务卿的首次海外之旅就选定了亚洲。而这位新国务卿正是希拉里·克林顿,那位等了6年才去中国的总统的妻子。希拉里的动作似乎比她丈夫快得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加分点。作者还提醒这位前第一夫人,对中国的访问需要谦卑聆听的姿态,而不是公开训诫的姿态。这才体现出“巧实力(Sm art pow er)”。提到“巧实力”,还可以谈谈“软实力(Softpower)”。杜内·劳伦斯在美国“彭博社”的专栏文章中提到,希拉里称自己的外交方式是“巧实力”。对中国而言,这算不上新意。因为中国已经运用经济、政治和文化说服力,打造自己作为负责任的世界领袖的形象。但经济减速可能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伯根斯坦在美国《全球主义者》的专栏文章中也谈到了这个话题。作者不加掩饰地指出,中国对于世界上公认的一些好的做法,都如饥似渴地去倾听、学习,并把它们贯彻于发展实践中。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在寻求发现一种将其与西方区分开来的某种东西,即对国际社会和世界文化的一种独特和积极的贡献,但是,中国仍然处于软实力发展初级阶段,想提升软实力的抱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希拉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