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子砚:网民参与躲猫猫调查要防水土不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1日02:16  扬子晚报

  云南青年李乔明在看守所因“躲猫猫”受伤、不治而亡一事发生后,广受媒体关注。一时,“躲猫猫”成最新网络热词。云南省委宣传部19日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征集4名网民参与调查。20日,包括公检法人员、媒体记者和网民代表的“躲猫猫调查组”成员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进入看守所实地考察环境。(今日本报A11版)

  虽然公共管理部门正视舆情和民意的井喷现状,主动征集网民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官方与网民的这种良性互动,体现了社会的开明与进步,值得称道。但是,正如有人所说,“网友并不是法官”。而官方也将网民的这次参与,颇有艺术地定义为“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调查。因此,网民这次高调参与“躲猫猫”调查到底意义几何,官方高调邀请网民介入公共事件调查到底诚意有几分,公民李乔明之死因缘是否就此峰回路转,尚需拭目以待。

  此前,网民大多是个“蒙面人”或“集体人”,并在很多公共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正龙拍虎、局长抽天价烟等。在这些公共事件中,看似“草芥”的“网民”,通过互联网将丝丝缕缕的民意联系在一起,串联起“社会大脑”,群体的智慧和声音形成巨大张力,产生了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推动型力量。

  但令人担忧的是,当网民撤下自己的“蒙面”走向现实,是否会遭遇“水土不服”?还能否像在网络环境中那样“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在网络平台上本已生根发芽并渐以成熟的公民意识,能否继续得到阳光、雨露和温情的呵护,并继续产生更多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

  以“躲猫猫”事件来说,就有评论质疑,“网友的急切愿望不过是要求职能机关公正介入,并保证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所谓网友参与调查只能是公开透明的体现,而不意味着网友成了真正的法官”,网友不是专家,又能看见多少真相?毕竟,真相与正义,并不会因为有了网民的参与,因为披上“网民”的华丽外衣,就自动从天而降。网民,也并不是一服一贴就灵、包治百病的仙丹。

  所以,笔者真正担忧的是,网民的影响力越大,那么“网民”就越有被“利用”的可能;网民的口碑越好,就越有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牌坊(招牌)”的可能。我们必须对于“网民”的这种可能走向保持必要的警惕。否则,网民的频繁见光、高调示众,意味着的可能不是机遇,而是陷阱;不是新生,而是终结。 (山东 石子砚)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