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擎
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矿发生爆炸事故。截至22日18时,搜救工作已经结束,目前事故已造成74人遇难。
“矿难”这个字眼带给中国的悲凉与疼痛,已经太过沉重。事故发生后,山西方面的救援与应对迅速展开,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减少受伤程度,做好善后处理工作,这些都显得及时而且必要。救援第一,没有什么理由比把遭受创痛的人带到安全的境地,让陷入悲伤与痛苦的人得到安抚更令人牵挂。
救援已经得到社会的积极评价,就事故本身,我们看到,还有一些疑问待解。当事故发生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矿工的生死,以及这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知道屯兰矿事故是井下局部瓦斯发生爆炸,这是一个初级事实的发布,但爆炸的原因是什么,仍然没有明确的信息。
屯兰矿矿长和总工程师被免职,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被撤职,这些都表明这起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但不论是针对这起事故的分析,还是获救者的讲述,救援者的经历,都不多,无法为公众拼接出一幅场景,以使人了解事故发生时的状态。从搜救第一时间到搜救工作结束,人们基本上看到的是救援者与被救者的群像,救援者与被救者作为个体的信息是缺乏的。随着搜救的深入,随着发布的信息的增多,对事故原因的探究也渐渐凸显出来。
救援是第一位的,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一点;事故的发生是怎么回事,人们也希望看得明白。这并非苛责,也不是过分要求,而是社会的正常反应。应当承认调查一起重大事故的原因需要时间,涉及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但我们也要看到,尽量地回答社会疑问,尽可能早地解疑释惑,即使无法根绝类似事故的发生,但为今后提供镜鉴,尽量减少损失,也是人们希望了解这起煤矿事故原因的题中之义。
信息公开作为口号、原则、道理已经人所共知,但作为一个现实问题,人们还是会反复地想到它,会发现信息公开有待改进的空间。对于山西屯兰矿瓦斯爆炸事故,我们赞赏救援信息的及时公开发布,但对于人们想了解却又无从了解的事故原因,或者相关的解释说明,其实也应积极地予以说明。
从这起事故,我们还应当认识这样一个问题,信息公开不仅包括信息的公开发布,还包括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处于有效运转的状态。国务院已经成立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山西有关方面也表示,将准备好所有的生产和管理方面的真实资料,为即将进行的事故调查做好准备,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等待屯兰煤矿事故的原因,因此而有了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