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洪其:保障平等参政权功夫在座位顺序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07:17  东方早报

  作者:潘洪其 

  将于3月3日和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拟首次对代表委员座位安排做出调整。具体做法是:将代表委员分为五部分,每次会议有五分之一代表委员距离主席台最近,以此类推,每届人大、政协大会共有五次会议,到最后一次会议时,所有代表委员都轮流分享了一次坐在最前面的机会。(2月24日《重庆晚报》)

  按照职务高低、地位尊卑和年龄长幼等差序格局排列“座次”,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一个传统。这一传统也体现在当今的各种会议之中,不但参会者的座位要按照既定规则妥善安排,对参会者发言次序的安排,也要充分考虑谁致开场白、哪些人轮流“表态”、谁掀起“小高潮”、谁作最后总结性发言等诸多微妙细节,而不能有草率马虎之处。

  在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离主席台最近的座位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坐在这些“重要位置”上,对不少代表委员而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待遇”。今年首次拟对代表委员座位安排做出调整,尽量让每个代表委员都能在一届任期内至少坐一次“重要位置”,既反映了传统“座位文化”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影响,同时如观察人士所言,也体现了对代表委员平等参政议政权利的尊重。

  不过,调整代表委员在每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的座位,对于保障代表委员的平等参政权,只能说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因为人大、政协会议的全体会议主要履行听报告、表决投票等程序,一般没有代表委员发言、辩论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在代表团会议或分组讨论会上进行),而后者更能体现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这样,一部分代表委员坐在离主席台最近的座位上,并不表明他们此时此刻在参政议政方面一定占据着多么有利的位置。

  故此,要充分保障代表委员的平等参政权,还必须在调整座位之外下更大的功夫,做出更多实际的努力。

  平等保障参政权首先需要一定程度的“抑强”。多年以来,从党政部门、人大机关、司法机关到媒体和公众,都对那些地位显要、知名度高、表现活跃、参政能力突出的代表委员给予足够以至超常的关注与重视,这些代表委员在每年“两会”上的发言建议、提案议案,甚至包括他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可能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和社会热议的话题。有些时候,一些代表委员事实上已经享有了某种“参政特权”,“抑强”当然不是要打压、限制他们的参政权,而是要适当淡化对他们的过度追捧,要以平常心对待他们的参政议政行为。

  相应地,平等保障参政权也意味着需要适度“扶弱”。这里的“弱”,既指一些代表委员地位不显要、表现不突出,不能充分有力地行使参政权,也指一些相对弱势的领域、界别(如农民工群体)难以产生真正能够代表其利益的代表委员。鉴于此,一方面人大、政协机关要加强对参政能力较弱的代表委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两会”政治的基本规则,熟悉集纳民意、发言辩论、沟通博弈等参政议政技能,公权机关、媒体、公众也要给这些代表委员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在代表委员的比例安排上要适当“照顾”相对弱势的领域、界别,使人大政协会议能够呈现这些领域、界别的声音,使他们的意愿和利益在人大政协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根本上讲,保证代表委员的平等参政权,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和政协委员的产生方式,增强人大代表选举和政协委员产生的公开性和竞争性。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开竞争和优胜劣汰,使那些真正有政治热情、有参政能力、能够代表人民利益、反映各界利益诉求的精英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委员的当然之选。同时,通过人民监督人大代表、各界监督政协委员,增强代表委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参政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努力成为不甘平凡、耻于落后、为参政议政奉献全部心血的职业政治家。

  (作者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座位 顺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