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红漫:信贷资金入股市隐患宜及早消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08:40  新京报

  作者:马红漫

  此前有消息称,央行已会同各地银监局对银行新增信贷流向展开彻查,而项目贷款、票据融资正是检查的重点。日前一位央行官员表示,上海方面并未截获违规资金入市的证据,但是监管层对“是否有资金进入股市”的可能性判断,却是“有”大于“无”(据2月21日《东方早报》)。

  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一直是资本市场资金监管的难题,上述官员颇为矛盾的表态再次印证了这一点。现实中,尽管监管部门能够查到信贷资金的确进入到企业账户,但是其后这些资金被具体用于何种用途,监管的实际操作难度却是非常之大,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更何况现实中一些企业出于规避监管的考虑,甚至会通过签署虚假买卖合同来实现资金的转移,由于有合同单据的技术性“伪装”,对资金流向的监管就更加困难重重。

  尴尬的背后,凸现一个现实经济问题,那就是如何让致力于挽救经济衰退的资金发挥出积极政策效力,而不被投机利用。

  从去年开始,央行历经数次降息、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并开放了信贷投放规模的行政约束,诸多措施的累积效应终于在今年一月份达到了极致,当月新增贷款规模为1.6万亿元,创出了历史天量。但问题是,这些资金的流向却并非取决于市场经济的考量机制,而是具有鲜明的“跟政策”特征。很多调查报道显示,新增的信贷资金绝大多数都紧盯国有大型企业,紧盯“保增长”配套项目。而在追逐项目放贷过程中,“早放贷、早受益”成为商业银行的唯一原则,至于信贷风险则被暂时搁置到脑后。

  结构失衡问题由此出现,短期信贷资金的出现爆炸性激增,但是相应的投资项目推进却很平稳。那些被银行看重的实体经济根本无法吸纳爆发式的资金供给,其结果就是让集中释放的资金成了没头苍蝇,只能在四处乱撞中寻找暴利机会。股市恰好是这些资金去处的上佳选择。毕竟一个涨停板就足以归还两年的信贷资金利率,何乐而不为呢?

  据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自最低点以来已经有两百家公司股价翻番,一百多家公司股价甚至超过了对应于股指6000点的位置。显然,以当下的经济形势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幅下滑的状况看,根本无法支持股价的如此强势表现。

  股市暴涨行情的持续性存在疑问,同样的,基于政策导向而带来的信贷资金增长的持续性也存在疑问。有报道显示,2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就将会大幅下降到5000亿元左右,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当政策引导的项目都不再缺少资金,央行所释放的流动性如何能够继续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那些被边缘化的民营投资何时才能够得到流动性的青睐。事实上,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地破解,实体经济吸纳资金的能力就会依旧问题重重,股市中神秘的巨量资金就不会凭空消失。

  □马红漫(上海 财经媒体人)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信贷资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