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之
中国人似乎总是对国外大奖情有独钟,其中犹以文娱界为甚,就拿电影界来说,几乎每拍一部“大片”,都要把冲击“奥斯卡”当作最终目标。而今,中国数部票房“喜人”的大制作却远不及近邻印度一部堪称“贫民电影”的《贫民富翁》。羡慕与嫉妒之余,笔者想问:这记耳光能否抽醒那些整天为了“奥斯卡”着魔的中国电影人?
中国人拍不出好电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们不那么追求什么国际大奖的年代,好电影还是层出不穷的。或许那时的电影没有过亿的票房,没有超一流的特技制作,没有动辄成千万上亿的资金投入,但我们仍旧拥有过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片,甚至十几年几十年后,那些今日看起有些粗糙的表演仍旧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可为什么如今我们有了大投入,有了大明星,有了大导演后,反而总是拍一些“叫座不叫好”的影片呢?虽然票房一路飙升,“骂声”却也不绝于耳,何故?
在笔者看来,很多中国电影人和影片已经背离了中国电影的本身。今天你的影片投入八千万,明天我的作品就花掉一个亿;今天我请来了港台三栖巨星,明天你就找来亚洲人气天王;今天你玩国内明星“聚会”,明天我就搞中日韩三国艺人PK……追求花钱如流水的高投入,追求惊爆眼球的大场面,追求所谓一线巨星的加盟,追求上映前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却惟独不见追求影片完美的艺术表现和深层次的人性解读。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贫民富翁》,投资远不及国内某些“巨制”,没有一提名字震倒一片的大明星,没有庞大的发行规模和舆论宣传,只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一个甚至可以说很平凡的故事,却照样拿了一堆小金人。拍电影不是比花钱,比明星,比制作,比特技,而是一种文化上的比拼,一种心灵上的战争。中国电影人,你们在反思吗?
再者,中国近年来的影片似乎带有太多的“投机”色彩,为了得奖而拍影片,为了冲击奥斯卡而制作的痕迹过于明显。明明是中国影片,却有太多向欧美元素卖好的成分,给人的感觉就是关云长拎着大刀骑摩托,不伦不类。我们看到过秦朝军士身着类似古希腊士兵的盔甲;我们看到过某些影片几乎照搬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套路;我们看到过明明有五千年历史却学人家玩“魔幻”的所谓巨作……我们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饮灰吃屁,我们永远跟在别人身后邯郸学步。不但没学成炼制“大片巨制”的秘籍,反而丢掉了本有特色的中国电影“心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电影得不了奥斯卡,活该!
话说回来,中国电影人是不是该有点气节?不要一天到头只想着得奖,不要着魔到做梦都想着自己拿小金人后怎么哭着感谢各种TV。咱们塌塌实实地拍自己的电影,勤勤恳恳地反映中国的文化元素,兢兢业业地打动你身边的中国观众。也许当中国电影不再那么功利的时候,小金人反倒触手可及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