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座位调整彰显以人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08:55  新京报

  作者: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我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根据我的了解,原来全国人大代表的座位安排,首先是按省、市、自治区,以及界别的固定安排排序;其次根据代表的姓氏笔画确定其座位。而全国政协委员的座位安排,也是首先根据界别的固定安排排序,再按照委员的姓氏笔画确定座位。

  这种安排方式在一届五年之中没有变化。这样,就造成有的代表、委员幸运地每次都坐在靠主席台的前面,有的代表、委员则一直坐在后面。因为位置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对居中,边远地区相对“边远”,姓氏笔画少的相对居中,笔画多的相对“边远”。

  有些评论对这样的做法提出批评:“对平等参政的代表和委员而言,座位安排的这一细节,其实蕴含了某种不平等。”我想,从安排方的角度,不可能是刻意地“不平等”的,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到会议工作的复杂性,担心不断的变化会导致会议出现混乱和差错,甚至也可能担心几千名代表、委员每天换位置会有抱怨。

  我个人认为,位置的安排本身没有什么“不平等”的考虑,也不可能影响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如果认为位置的安排损害了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至少是低估了他们的觉悟与水平。当然,从位置的心理学而言,坐在前面与坐在后面,人的注意力、新鲜感等,多少是有一些微妙的差异的。

  其实,在台上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主席团的位置,每一次都是变化的,都是要进行一些调整的。因为,常委和主席团的人数毕竟比较少,一张位置图,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座位。每一次位置的变化,都是非常适应的。据透露,具体调整座位的办法如下:代表(或委员)将被等分五份,每次将有五分之一的代表(或委员)距离主席台最近。从而以此类推,最后一次大会,最后座位的代表将成为最前位置的代表。

  应该说,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变化,这也是一个体现机会平等原则的变化,这还是一个体现心理学规律的变化。这个细微的变化,可能会给工作人员增加一些工作量,但是对大部分代表、委员来说,一定也是持欢迎态度。

  每年两会都会有一些新变化。每一个变化都彰显出我们越来越以人为本,越来越尊重代表委员,同时也越来越关心老百姓的感受。这是值得肯定和继续发扬的。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两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