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评论 > 2009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作者:毕诗成
尽管社会舆论对于政府4万亿投资的走向非常关心,并希望能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公开审议,但有媒体报道: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不审议4万亿投资。(3月2日《南方都市报》)
至于巨额投资今年人大不审议的原因,贺副主任透露:无论是去年的1000亿元、今年初启动的1300亿元,还是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我们觉得都是政府为了尽快刺激经济增长,在自己权限内所做的安排,并没有改变总的预算,这是无可非议的。今年全国人大将表决发多少国债、财政赤字是多少、有什么安排,但不会讨论1300多亿元到4万亿元的问题。
笔者不是专业人士,对于这样的解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没有能力准确评判。但一个朴素的感觉是: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人大审都不审,完全由国务院部委作为“权限内工作”去操作,这样的放权是否大了点?有消息说,投资消息传出后,发改委门口被“跑部钱进”的各方神仙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就更需要盯紧点了。毕竟,巨额投资关系到地区公平、行业公平,没有必要的博弈、讨论情况下,出现任何干扰力量都可能造成投入偏差,损害社会公平。“要关注民生、倾斜三农”,问题是不经过审议把关,怎么确保这种“共识”能真正实现?
当然,应该看到的是,4万亿接受审议与4万亿公开用处,目前还是两个问题。尽管人大不审议,但不意味着用途不公开。贺铿也承认,能把方案公之于众,按照公布的情况实施,比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总归要好一些。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有网友要求公布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详细清单的要求,欢迎公众随时向国家发改委查询。“大家对于4万亿元资金去向的关注是合理的,我们对信息的公布也是完全放开的。”随着时间推移,公民希望了解4万亿走向的诉求似乎不难实现。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通过信息的公开监督,能否替代投资前的人大审议呢?表面看似乎可以,财经委相信政府在资金投向上的“情怀”,大家又可以“随时向国家发改委查询具体信息”,再加上2月20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也曾表示,“审计署对4万亿投资进行了重点审计监督,目前尚未发现重大的违法违规或者重大损失浪费问题”,有这么多力量监督,何必一定要走人大审议的程序呢?
但往深处看,作出“不审议”的决定似乎还是有些不妥。就在贺副主任表示4万亿用途属于政府“权限内”之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在媒体上说,4万亿元投资时间跨度为两年,由于政府预算和基建项目是按年度安排的,今年的投资安排需要在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公布;4万亿元计划中包含的2010年年度的投资安排现在尚未确定,因此无法公开。按照这种逻辑,4万亿每年的资金都是需要在人大审查之后才能安排的,那么,何以能不通过审议,就成了政府“权限内资金”,并且确信它“没有改变预算”呢?
其二,多名专家表示,4万亿投资不仅是资金问题,“4万亿政府投资的具体投向很关键,目前监管重点应是在项目的论证、执行阶段进行跟踪和审计,以防止权力的腐化”。人大如果不闻不问,又如何杜绝大上、快上躁动下出现的项目偏差呢?更何况,4万亿多大比例投到基础建设上,多大比例投到养老保险、农村医疗等民生方面,本身就必须要在人大平台上充分博弈。
退一步说,即便真的面对时艰,大家信任政府认为不需要审议,那也应该是两会代表委员集体提出来的,何以两会未开,这么重要的一个话题首先就被“锁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