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林
没有组织和策划,没有领导的定调,也没有官方的指令,舆论不约而同将此次两会主题定位为“凝聚信心”。这种不约而同的共识,是中国社会面对艰难时势时一种可贵的精神共鸣和责任自觉。正是靠这种集体自觉,我们战胜了特大震灾,办好了北京奥运。现在,面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生活的冲击,我们更需要信心的支撑——消费需要信心,就业需要信心,行业振兴需要信心,共克时艰,信心胜金。
谁的信心最重要?政府要有信心,因为政府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党政官员要有信心,人们的眼睛都盯着他们;代表委员、社会精英和大众传媒要有信心,因为其情绪对社会很有感染力——不过,最重要的,是人民的信心。人民对国家的前途、未来和早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充满乐观的预期,有信心了,才会敢于花钱消费,才会抱成一团共渡难关,才会勇于拓展就业渠道、勇于创业。
人民的信心来自哪里呢?信心不是喊口号可以喊来的,不是加油鼓劲可以唤来的,不是靠营造氛围、灌输信念和空口动员可以树立起来的,也不是政府公布几个乐观的数据、官员当众吃只鸡喝杯奶、媒体报喜不报忧之类的做法可以刻意营造的,人民的信心需要人民自己凭理性去判断。
这已经不是一个民众思考可以被左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会盲目地相信某个权威或某种宣传。他们的信心必须建立在亲眼所见的事实、可感知的数据和经得起分析的实例基础上,建立在自身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别人可以轻易灌输和忽悠的。
从这个角度看,人民的信心显然来自政府的透明,来自政府官员与人民的坦诚相见,来自政务信息对公众在法律规定内毫无保留、毫不掩饰的公开——人民能清楚地看到政府救市的努力,看到政府如何花纳税人的钱,看到每一救市资金都用于公共利益,看到没有官员敢把公款揣入自己的腰包,看到公共权力都被法律关进笼子里。这样,他们才会对这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才会相信政府确实跟人民站在一起共克时艰,才会确信中国能够经受住考验、保住8%的增长率并很快走出危机。
此前,有网友要求公布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详细清单,国家发改委在两会前夕表态:“公众可查询4万亿的去向”,“大家对于4万亿元资金去向的关注是合理的,我们对信息的公布也是完全放开的”。我认为,发改委的这个表态,对凝聚中国信心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比前段时间官方公布一些乐观经济数据更能凝聚人民的信心——
能知道4万亿不会被官员用于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不会被花在官员按摩洗桑拿上,不会被挪用修建政府豪衙,不会被偷换为“由官员拉动内需”,而会实实在在地用于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廉租房建设、增加就业岗位等公共事务上,有什么比这些信息更能树立人民的信心呢?发改委敢于公开,本就说明政府对“资金的使用”充满自信,人民需要政府以这种自信向社会传递信心。
也正因为此,舆论呼吁了10多年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在这个时候才显得特别重要。官员需要通过向社会公布家庭财产,来表达一种共克时艰的诚恳和绝不贪贿、任人监督的自信。人民也需要通过监督官员的财产,来知道自己花钱纳税供养的官员不会滥用税款,从而树立对这个国家官民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信心。所以,当温总理前几天与网友聊天时透露“正积极准备实施官员财产公开”时,对提振人民的信心起到了很大作用。
两会能否凝聚中国信心,不在于代表委员多说几句乐观的话,不在于政府再出台几个利好政策,而在于代表委员在敦促政府的公开透明上能有多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