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杰文津
打开便携电脑,点击进入“会议文件发送及阅读系统”,一个红黄主色调的页面跃然眼前。简报、媒体相关报道、导航网站等两会信息应有尽有。这是全国政协会议首次向委员“发电脑”。据了解,会议总务组准备了两千多台便携电脑,保证所有委员人手一台,电脑将在会议结束之后收回。(据3月2日新华社报道)
为委员们配发电脑,不但减少了此前各类堆积如山的纸制资料所造成的不便与浪费,也体现出举办“绿色两会”的良苦用心。拿到电脑是第一步,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脑更为关键。
为此,笔者建议,委员们不妨考虑从两方面着手善用电脑:其一是参会期间多登录一些影响较大、舆论集中的论坛。从这些论坛里,委员们能够得到最新鲜的社情民意,听到来自基层的普通公众的迫切的声音。这些声音有利于委员们在会议讨论阶段机动把握讨论方向,将会议议程与民众期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避免出现“会上说一套,会外想一套”的民意鸿沟。
其二,可以利用电脑克服时间、空间甚至语言的障碍,创造多与其他委员交流讨论的机会。全国政协委员人数众多,就算在小组会上要实现对一个问题充分、深入地讨论也比较困难。充分利用电脑即时通讯功能能够帮助实现委员之间更充分的讨论,个人与个人、领域与领域之间不同委员的讨论,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所提议案的意义与不足。在“知可知不可”之后,相信委员们的议案中“雷”人的能再少一些,而具有理性、建设性的能再多一些。
□杰文津(北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