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勇
为低收入群体等弱者代言是政协委员的分内之事,但这样的分内之事,有时候却也会做得让人提心吊胆,甚至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强制企业捐款扶贫”,就是这么一个建议。
据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建议设立“低收入家庭扶助基金”,强制有利润的企业每年捐赠一定比例的利润注入基金,用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利润多则多捐,利润少则少捐”,在非常时期实施3~5年,既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又可起到临危助困、减轻政府负担的作用。
许家印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老实说,我对“强制”这个词一直有着相当深的警惕,除非于法有据,否则的话,“强制”往往就代表着权力的滥用和越权。一个常识是,对于权力来说,“法无明文授权则不可为”,很明显,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政府可以强制企业捐款,即便是共抗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即便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企业渡过难关的优惠政策,强制捐款也没有任何理由。
捐款,从来都是自愿的,如果硬要强制,那还不如说“摊派”来得更合适。临危助困当然不错,提高低收入者在金融危机下的生存能力也是个好主意,但说到底,这都是政府该做的事,没有任何理由摊派到企业头上,更没有任何理由强制企业“帮助政府减轻负担”,企业合法经营、按章纳税,就是帮了政府的忙。如果真的设立了“低收入家庭扶助基金”,政府也只能够倡导企业捐款,而没有权力强行把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划拨到基金中来。即便是做好事,权力要谨守边界,而不应该动不动就“事急从权”,否则的话,权力一旦没有边界,可以随意扩张,这个社会就乱了套。今天它可以强制企业捐款,明天它就可以把一场演唱会的门票摊派给教师们。
有很多人认为,许家印“强制企业捐款”的建议虽然雷人,但却没有任何实施的可能,所以根本就没必要当回事。我觉得他们过于乐观了,事实上,权力以各种名义开展“强捐”的事情并不少见,而这些强捐,都会打着“为民谋福利”、“促经济发展”等貌似不容置疑的旗号。许家印提出“强制企业捐款”的建议,只是“权力可以视需要扩张”这一惯性思维的延续而已,只不过这一次,权力扩张的理由成了“帮助低收入群体”。是不是绝对不会有地方政府在政绩焦虑下将许委员的建议变为现实,我表示怀疑。
中国进行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成就就是我们逐渐懂得了约束行政权力的重要性,“权力要谨守边界,只做能做的事”,是一个艰难而成的共识。但很明显,从许委员强制企业捐款这样的建议和并不冷落的掌声来看,权力的边界并不是人人都能分得那么清楚的,一不小心,“权力可以视需要扩张”这一让我们吃够了苦头的惯性思维,又会猛地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