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评论 > 2009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作者:王克忠
提要 在提振外需受到其他国家经济的阻碍时,拉动内需则是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所在,而要促使百姓大胆放心地去消费,社会保障必须大幅度提高。
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国务院拟提交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会议强调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指出,要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一天,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在同一天两次重要会议上,中央强调“扩大内需为主”、“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不是一般地讲扩大内需,而是“提扩大内需为主”,不是一般地讲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而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说明中央要动真格,下决心扩大内需。我理解这是又一项重大决策。
这项重大决策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也就是抓住了目前我国经济领域生产与消费这一主要矛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会转换,如今天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消费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的出口依存度高。(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3)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份额偏低。(4)国民消费率偏低。在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条件下,国民经济易受外部经济变动的影响,造成重大的负面冲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这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我国有条件也有可能这样做,并做得更好。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包括提高住房保障、公共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水平。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民生的改善。
第一,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本身将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社会保障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还要加上住房保障和公共教育等众多方面,涉及全国13亿人和以万亿元计的资金,从而将大幅度扩大消费需求并形成庞大市场。
第二,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利于稳定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敢于消费,放心消费。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既包括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也包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而消除人们对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金水平将下降的担心,以及为了应对未来收入水平下降而不敢消费的心理。
第三,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大大强化分配的激励功能。养老金是退休职工劳动时期工资的延期支付,从而决定于劳动者劳动时期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也就是缴费贡献。你劳动时期提供劳动数量越多,质量越高,缴费贡献越大,则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因而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仅对退休职工是一项巨大的利好,而且将大大激励在职职工,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文化、学技术,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的技术含量,自觉投入自主创新活动,为单位,为企业和国家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劳动。这是有利于人力资本成长和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我国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就在于人、人才的培养及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四,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加快农业、消费品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换,直接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并带动更多的消费需求。所以,这些都将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并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大大增强抗危机能量,大大提高国际竞争力。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