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虎城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前天开幕,温家宝总理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表示,2009年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
细细研读这些计划,给人的印象,包括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诸多内容,此前大多为公众所熟知。有的是之前业已公布并交由社会讨论的,比如“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的是在各种政策和文件中已经出台了的,比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就是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还有医改、教改,此前都有过充分的讨论。
因此,初一听政府工作报告,或许会觉得少有意外之处。其实,这恰恰是政府工作正在进步的表现。
政府工作报告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本年度工作的部署。如果说每年的报告都新意迭出,那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政府工作有很多方面不被外界所知晓。
有此“意外”,与其说是给公众以惊喜,不如说是让公众有了太多的“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便难以参与其中。对于各级官员来说,亦面临同样的信息困境:如果每年都要等待工作报告的出台才能弄清楚本年度的工作重点,也实在是有些自上而下、被动的意味。即使政府工作报告制订过程中都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这个“各方面”与庞大的公众甚至官员群体来说,仍然是较小的一部分。
政府工作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作为行政机关,政府组成机构和人员是被人大选举和决定的,这就意味着选民有权利要求政府公开政务,政府也有义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但这种满足如果只是一年一度的满足,形成所谓的“两会效应”,固然两会能够得到极大的瞩目,却难以得到民间的积极回应。
政府工作少“意外”,说明该报告已经有了广泛的民意基础。30年改革的一个巨大进步,就是公开政治逐步取代密室政治。政治越公开,民众越明白,施政才能更正确。道理十分直白:政府的工作牵涉到公民诸多方面的切身利益,这种工作如果在平常都能够为民众所晓,民众天然地便会主张自我的权益,这些主张汇集起来,政府便能够掌握更多来自民间的信息,从而通盘考虑,使施政纲领和细则更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政府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及时公之于众,“意外”虽然少了,政治却更透明,官方与民间之间的互动也就可以摆脱作秀的嫌疑,取得更多的谅解和共识。
让政府工作公开形成常态,使得公众都能知晓政府做过什么,将要做什么,中央政府今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一年来在政务公开领域所作出的种种努力,都是积极的尝试。
这种尝试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央层面,而应当推及到各级政府机构,让人民群众不仅从宏观上,也从中观和微观上都能知道并监督政府施政的过程和结果。只有这样,群众手中的选票才能通过人大代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