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德清
【文化谭】
无论中华文化标志城如何折腾,恐怕都无法死而复生。去年,有一百单八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如今,这些“好汉”又早就做好了准备。
尤记得去年此时,政协委员们正在群起痛殴中华文化标志城。在上百位委员的联名提案抵制之下,欲强行闯关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被民意击落下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冬去春来,又是一年两会,代表委员燕集京城。
众委员本以为中华文化标志城已经彻底作古,却又闻其仍位列2009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之重点工作。对此,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江蓝生委员表示,若该项目能挤进4万亿项目,“那我们就再搞一个提案,《不能让文化标志城纳入4万亿》!”(据3月8日《南方都市报》)此话不知山东官员听到后,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勇气?
想起一年前,孙淑义委员在两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之时,是何等的理直气壮。也许在很多地方官员的眼中,只要一个项目有足够大的名头,多么雄浑的投资都不为过。但这种“平地起土堆”式的伪文化,无疑正是侵犯人民利益、侵蚀传统精髓的文化公害。所以说,这份提案是一个标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官员如何被经济增长冲昏了头脑,当下的传统文化复兴又有多少的水分。
如果没有去年的灾难性事件,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官员,沉浸于盛世的迷梦,以穷人乍富的姿态祭祖烧钱。过去发财的人,往往会掏出大把的银子去修祠堂,修祖坟,或许有很多人还会感谢祖坟的好风水。“修城”和这个其实是一个共同的心曲吧。
从过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中华文化借船出海,文化和经济就这样被某些的官员们不管不顾地硬拧在了一起。只是,经济海啸袭来,应对经济危机,是不能靠先祖保佑的。当下各地大员正谈论就业、民生等问题,吾未见一人说,可以靠发扬中华文化来渡过难关。
无论中华文化标志城如何折腾,恐怕都无法死而复生。去年,有一百单八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如今,这些“好汉”又早就做好了准备,中华文化标志城还是速朽为上,就不要再跳出来“骇人”了。
□于德清(北京 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