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振宇:问计于民要按程序进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07:16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赵振宇

  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说到“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问计于民,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一道风景。

  “问计于民”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和监督政府行政的有效方法,应该广泛推行和实施,特别是遇到一些关系民生利益的大事。这是不错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问计于民”的民和如何保障问计于民按照科学程序进行,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著有成效。

  公民如何参与管理献计献策是一个大问题。人们由于年龄、性别、经历和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关系,对众多的社会事务都会有自己不熟悉或完全不知道的情况。特别是像一些类似卫星上天,航母下海,西部开发,南水北调以及华尔街的风暴和中俄两国的石油贸易,这样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中国公民不知晓也无法参与献策的。由此看来,问计于民有时候也是需要认真选择问题和选择对象的。

  英国人帕金森在他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就讲过因为请了一些不懂行的专家而作出耗资1000万英镑修造原子反应堆的错误决策事例。如今的中国大地,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级政府问计于民的告示,大到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小到社区管理、乡村公约,中国人真是神了,什么都懂。不要忘了,中国的大多数人都很忙,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休息,不能事事都去问他们,那样,不但不是相信群众,而是有点扰民的味道了。

  问计大都有一个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对于一个特定时间和地方的民众来说,他只可能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当下和生活地方的事情,对于以后和更大范围的事情就可能考虑不多或不周全。在这种情况下问计于民,得到的反馈信息能够作为政府机关科学决策的依据么?除了民众,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也须考虑,那就是目前我们实施的干部任期考核体制。某某干部,三年五年有的更短,就要从一个地方的县长转变为县委书记,由书记转变为市长,再由市长转变为市委书记,或由市委书记转变为省长了。如此的任期时间和地区的限制,不能不产生决策规划的短期效应。这种状态下的问计于民也要大打折扣。

  问计于民是一种经常性的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有时还需要追问一下问计的动机是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时常在拷问我们的政府机关、领导干部。一个地方,大都有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研究室,还有市长热线、信访办等一类机构。他们干什么,就是收集社情民意,专门从事问计于民工作的。很多事情,只要他们是认真地及时地有效地工作了,情况是可以掌握的,计谋也是可以提供的。问计于民是个好事,它也是需要耗费人力和财力的。根据问计的意义轻重、范围大小、问题难易、实施缓急,需要按照科学有效的程序进行。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问计于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