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林
看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层次,已经不是停留于开会时提几个建议、发几句牢骚、举几次手那么简单,而越来越有政治家的风采。比如以敢言而深受媒体喜爱的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在几次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发言引起舆论讨论后,又批评一些代表“10分钟发言不该用8分钟来歌功颂德”,并质疑起如今代表行使权利的方式。还有政协委员葛剑雄,不仅敢于批评“政协提案质量连年下降”和“院士成植物人还戴着院士头衔”,还在“国庆是否特赦”上与其他委员展开激烈交锋。
钟南山没有局限于自己的医学专业,而是超越利益立场谈到许多公共问题,甚至讨论“权力行使方式”这样的抽象问题。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教授的葛剑雄,不但敢于批评,而且勇于在参政殿堂中交锋,并以政治身份频频参加各种讨论活动——还有周洪宇、迟夙生、韩德云、叶青等代表、委员,从这几天他们在两会上的表现可以看到一种政治家的风采:职业、敏锐、务实、能言敢言,有激活政治权力的冲动,并有旗帜鲜明的政治诉求。
不禁想起曾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蔡定剑博士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所言,代议机关是培养政治家的舞台:议会培养锻炼政党,也培养锻炼政治家,有利于提高政治家的素质和水平,为政府输送人才,提高国家管理水平。
确实如此,自现代代议制形成以来,代议机关就成为政治家的摇篮。比如雅典民主城邦时代,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梭伦等人的能言善辩,都是在城邦大会中锻炼出来的。西方很多国家的总统、首相和著名政治家,都出身于议员,在议会充满火药味的论辩过程中,练就了一套政治从业技艺和思想。中国的人大与政协不同于西方的两院,人大代表更与西方的议员有本质区别,但代议机关在“培养政治家”上应是普世的价值,我们的人大和政协也应以熏陶和培养出政治家为荣。评价一个国家代议机关的有为还是无为,培养和输出了多少政治家应是标准之一。
我们的人大在这方面也越来越有作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周洪宇代表,他原来只是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普通的历史学教授,但通过人大代表的履职历练,他身上的政治家气质越来越浓:议案推动了义务教育免费的进程,在网上开通“洪宇在线”听取民意,积极深入基层调研,每年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议案,在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后,又当选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履历越来越向一个专职代表和职业政治家靠近。人大和政协中有不少类似周洪宇的人,热心于政治,在代议的摇篮和议政的氛围中,培养自身的政治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两会舞台中历练出来的政治家,身上可能会多些以下这些好的政治素质。其一,更多一点民主意识,代议机关就是民主机关,是纳税人选出来为民监督政府的,这种身份的经历,使他们对民主多了一层切身的体验和认知,以后的政治从业中会更加尊重民声民意,监督政府的经历也会使他们日后的政治从业中更有公共理性。其二,更会说话,更能言善辩,掌握更多从政技艺。参政议政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不同观点的交锋,要说服对方接受自己和赢得公众的认同,这个交锋与辩驳的过程自然能让政治家更会说话,而不是语言干瘪不会说人话。还有,代议机关培养出的政治家,与民众更有亲近感。
政治家在我们的语境中似乎还没有祛魅和脱敏,许多人讳言自己是政治家,好像一说政治家就是想当官,就有政治野心,就与争权夺利和勾心斗角联系起来。其实大可不必,发达的政治文明需要更多职业政治家的参与,代表、委员们不必隐讳自身的政治诉求和抱负,两会应以培养出更多政治家为骄傲。
两会要成为政治家的摇篮,要鼓励更多的辩论和交锋,没有辩论就没有政治氛围。鼓励更多的人敢于监督和批评政府部门,尊重其自由表达的权利,戴着无数镣铐议政出不了政治家。鼓励代表、委员更深层次地使用自身的民主权力,深层地履职,而不是浅层次地建议和发言,才能真正地触摸到政治。果能如此,假以时日,代表、委员的身份,将不再是许多人生命历程中的一个匆匆而过的符号,不再是换届后就从此与政治无缘,而会成为他们走向政坛的起点,成为他们晋身职业政治家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