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晓亮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国人的权利意识正在苏醒,中国日渐走向公民社会。相应的注脚是,在这种权利渴求的语境下,“权利匮乏”之类的语词,成了媒体上的高频词。只是,或许由于缺得太久,一些法定权利因长时间未得到有效行使,反而显出“陌生”的一面。
有这么件事情,或可做为佐证。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与农民代表顾双燕亲切交谈。顾双燕表示,作为一个代表,要把农民的烦心事讲给总理听,但同时又不无羞涩地强调:“我讲出来供您参考,不是要求您。”正是这句有违常识的话,得到了总理的纠正———“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3月11日新华社)
“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总理的这句话,只是在重复一个简单的政治常识。有门户网站单将此语抽出来,作为置顶的话题。总理在共商国是的政治场合,郑重重申这一基本的政治常识,确也不乏新闻性。
换言之,“要求总理的权利”虽然是人民代表的基本权利,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行使,也未产生相应的效率。推而广之,这里的“总理”其实也可以替换成“官员”、“政府”等词,该权利也就相当于是“质询权”。经此代换,我们更能窥见其中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凭借经验不难想象,不光是代表们不大习惯行使这样的质疑权利,委员们可能也不大熟悉。缺少应有的质疑和问责,那么无关国计民生的花边建议会不会充斥会场呢?对此,会场内的人更有发言权:据报道,葛剑雄委员近日表示,很多时候问题都在基层体现,可来自基层的声音太少了,这样我们讨论的东西,会距离群众太远。
而中科院院士钟南山更是“炮轰”,空话套话、歌功颂德的声音太多!他说“领导不在的时候,代表们发言挺多,而且讲得很深。领导在的时候,很多代表10分钟的发言,8分钟用来对报告、对自己歌功颂德。我感觉这样的气氛不太好。”(3月11日《信息时报》)
当“两会”上“歌德之音”盈耳时,人们或许开始怀念那些“资深炮手”了。比如葛剑雄、钟南山等人。当然,这是一种无奈的条件反射。因为我们也不能一味沉醉于“敢于放炮”的议政姿态,毕竟,激烈的言辞、质询的姿态和其散发的火药味,观赏价值可能远大于实质内涵。
议案提案的真正含金点在于,提议内容是否建立在广泛调研和认真取证的基础上,议政效果如何,有无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提议是否代表了最广泛最真实的民意。在这一点上,内蒙古的顾双燕堪称一个称职的代表。虽然她甚至不敢在总理面前用“要求”这样的字眼,但她提的问题都是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真问题。
这样实实在在的议政效果,好过任何花里胡哨、虚有其表的外在形式。当然,她所欠缺的就是一些议政建言的理论常识。比如她应该知道,以总理为代表的政府行政部门,在“两会”上其实是在向以她为代表的人大代表汇报“述职”。行政机构都有不可避免的惰性,人大代表手握公众让渡的权利,本就应代表公众监督政府。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激励制度相配合,比如对像顾双燕等认真履职的代表委员应有所奖励,而那些哗众取宠的“花瓶”们,则应得到相应的惩戒。只有极富激励价值、权责明晰的相关制度设计,才能倒逼代表委员们善用“要求总理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