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德清:中华文化标志城骑虎难下到何时

  作者:于德清

  去年3月11日,山东济宁市委书记张振川就中华文化标志城表示:“允许有争论,但是肯定要建。”时间正好一年,3月12日《东方今报》刊发了特派记者的报道,为大家去现场调查了一下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的最新进展。

  据报道,“中华文化标志城核心区域之一”的九龙山脚下,碧绿的麦田已经被征来栽树。随行的官员说,这次植树造林属于长江防护林项目,这是一个国家项目,它既拉动内需,又符合中华文化标志城整体定位。而当地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则表明,邹城正在奠定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坚实的生态基础,全力加快中华文化标志城九龙山绿化步伐。

  标志城究竟要不要建、怎么建都还八字没一撇,当地倒是粮草先行了。张振川书记虽已经另赴他任,但就事件的进展来看,当地政府执意要造“城”的心意却没有丝毫改变。

  底气何来?一是,在山东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华文化标志城被列入重点工作;二是,有国家发改委的明确态度和要求:“在完成主建区创意征集和充分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落实好建设资金,待相关条件具备后,再适时启动项目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包明德对此很不满意,就此提交提案继续反对中华文化标志城。但是国家发改委的态度却又是毋庸置疑———该不该建的问题是不用讨论的,关键是如何建。

  这些远在京城乃至异地的反对意见可能当地官员根本听不见、看不到,亦不在乎。我们看到的是,一年来,除了当地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动项目之外,另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为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寻找理由。在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官方网站上,以笔名“磐石”现身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负责人,一年来不停地为中华文化标志城进行辩护,一再表明济宁地区的历史文化之深厚,从孔孟到少昊,再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不厌其烦地追溯。然而,磐石先生却始终没有说透这样一个逻辑:何以济宁地区的这些文化就足以代表了多样而丰富的中华文化;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数千年文化,一个济宁就能悉数代表了?

  中华文化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可能人人的精神世界当中都有一个中华文化,可惜磐石先生非得要这么一座城池来约束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标志城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不过是一座尴尬的文化围城。

  一年了,中华文化标志城仍然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请允许我弱弱地问一句,你们骑在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虎背上还要裸奔到何时?拜托,虎背上没有台阶,不主动跳下,则只有被摔死。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中华文化标志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