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卫志民:该淘汰的是哪类经济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08:07  新京报

  作者:卫志民

  中国本没有经济学家,出镜的次数多了,谈经济方面的问题久了,往往自然就成了“主流经济学家”。一些经济学家利用媒体普及经济学思想、推动社会经济改革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不独立、不中立、不专业、没水准,甚至没骨气、没良知。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在讨论中扔出一个“炸弹”:“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已经证明不行了,需要有一个民间独立的机构和他们进行质询,还要淘汰一部分经济学家。”(3月11日《华夏时报》)

  问题在于,什么是主流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家呢?

  我们要区分在学术界、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的经济学家和运用主流经济学理论开展研究工作的经济学家,二者都可以被称作“主流经济学家”。 

  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缤纷的年代里,“经济学家”这顶大帽子是由媒体颁发的,而不是纯粹的学术自由公平竞争的结果。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中国本没有经济学家,出镜的次数多了,谈经济方面的问题久了,往往自然就成了“主流经济学家”。在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意思是“知名的、喜欢聊经济问题的人”的意思,其实就是个“经济新闻工作者”,和真正意义上的“主流经济学家”有交集,但交集极小,甚至不超过一位数。

  一些经济学家利用媒体普及经济学思想、推动社会经济改革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不独立、不中立、不专业、没水准,甚至没骨气、没良知。

  当然,有时候,有的经济学家遭受批评也是因为他们能够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坚持独立思考、自由思考的精神,得出了不同于公众依靠直觉得出的判断,而且不去迎合公众、迎合利益集团控制的舆论。例如,许多看似维护弱势群体的政策实际上是在损害他们的利益,而许多看似损害了弱势群体的政策实际上却是对他们有利的。

  民众有时知道,也有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在真正维护他们的利益,什么样的政策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他们是有利的,什么样的政策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体是有利的。经济学的魅力正在这里,它能够给人们提供认识现实世界的独特视角和对特定现象的理解能力或解释能力。

  此外,经济学家挨骂也是当今中国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与激化的体现。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改革为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学领域的气氛自然就要活跃一些,经济学家能够发言的机会就必然多了很多,甚至许多研究政治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的专家也进入经济学这个圈子以“经济学家”的名义发言。但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严重滞后,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所导致的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和激化,财富分配问题、贫困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似乎都与经济、经济学、经济学家有关,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似乎都应该由经济学、经济学家负责。

  其实,这实在是过高地抬举了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的意见,不能够决策和主导,经济学家也有立场不同,并不是所有经济学家的意见都能够得到重视和推广。

  淡化行政主导的经济研究机构和研究活动,大力扶植民间独立的经济研究机构是在学术界引入学术竞争的正途,淘汰一大批“主流经济学家”是引入自由学术竞争之后的必然结果。值得警惕的倒是“主流经济学无用论”,试图抛开主流经济学搞“土法上马”,大兴所谓的“民间科学”。其实,民间经济学家的害处甚于“媒体经济学家”。 

  □卫志民(北京 学者)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经济学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