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鸿文
地球村聚焦到中国“两会”。
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后,《纽约时报》第一时间发表米歇尔·温内斯专栏文章,认为“中国勾勒刺激方案宏图”。文章说,中国面临“空前的困难和挑战”,中央政府将大幅度增加在学校、医院、诊所、低收入住房、环境计划以及其他旨在改善民众生活的计划上的投入,同时,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旨在让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下继续推进现代化。
当然,更关心“两会”的是亚洲媒体。《韩国先驱经济》发表《“中韩‘国会’克服经济危机的两张面孔”》,比较两国的异同。文章认为,中国“两会”最大目标是吹响重振经济的号角,而在汝矣岛举行的韩国国会却大相径庭,议事场所成了斗殴战场。《日本时报》在社论《中国增长的挑战》中指出,在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迅速降温之际,世界各国都希望看到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在去年11月决定拿出4万亿元人民币促进内需,以此作为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的刺激经济手段。如果这能够帮助中国发挥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作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可能会得到加强。
不能过于乐观,但必须保持信心。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及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联名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搭乘G2前往经济复苏》的专栏,认为没有强大的G2,G20就会令人失望。今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美国将经历严重衰退。为了使世界经济重新振作,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电机”,必须合作,成为G20的引擎。
有关G2和G20,曾飙在香港《纵横周刊》发表的专栏文章《布朗的G20,中国的G2》中,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作者指出,英国媒体津津乐道布朗是奥巴马当选后第一位访美的西方首脑,不管是支持,还是嘲讽,英国人依然关注美国对自己未来的作用,但已经不是全部。在即将到来的G20上,英国已经调整了自己在国际外交中的站位,在布朗外交谱系中,美国是可以共享价值观的朋友,中国也许是可以买单的人。而对中国而言,此次会议是在英国和美国这两个G2之间,挑出一个潜在的合作者。现在,中国要考虑的是,投资布朗是否保险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