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林:共克时艰别误读为共说好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09:18  中国青年报

  作者:曹林

  继政协委员葛剑雄尖锐批评“政协提案质量连年下降”之后,又有代表委员对大会发言提出了类似批评。多个界别的委员10日分组讨论时炮轰政协的大会发言质量“比往年都差”,中规中矩毫无个性,没有热点、难点、疑点、焦点,没有以前的锐气。作家梁晓声更是直言:“一些发言的质量水准和思想深度还不如网文。”(3月12日《天府早报》)

  看来,两会圆满闭幕的前提下“一些提案和发言质量下降”确实是个问题。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好几个去年敢于直言、发言很有水平的代表委员今年都保持沉默了,即使发言也毫无锐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按理说不该如此。这是本届人大、政协二次会议了,如果说去年小心谨慎、发言质量差一点、提案质量次一点还可以理解,毕竟那是新当选的代表新委员们第一次进入会堂参政议政(其中不少是连任)。第一次难免会有点拘谨、慎重、紧张和胆怯,忌讳这担心那,加上不熟悉各种程序和规则,参政议政的水平自然受影响。而今年是第二次,应能放下各种包袱和拘谨,早点准备出有质量的提案,在讨论时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随着民主政治的进步,如今议政的民主氛围已经日益浓厚。网络的推动,官员的开明,制度的开放,权利的保障,胡锦涛的“请批评指正”和温家宝的“你有要求我的权利”……这些都鼓励代表委员更大胆地参政议政。为什么一些提案质量和发言质量给人的感觉是“不升反降”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吊诡的退步,也许问题出在一些政协委员(还有人大代表)们对“团结起来共克时艰”的理解可能是这样的:金融危机影响到经济发展,许多地方承受着巨大的增长压力,这时候团结和信心非常重要。共克时艰,就是大家都不质疑、不批评、不苛责,不碰那些可能引起争论的焦点和难点,免得争论和批评会给政府和领导添麻烦,会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心——背上这种思想包袱,说起话来、提起建议来就前怕狼后怕虎了,生怕被指责“不共克时艰”。

  这其实是对“共克时艰”极其浅表化的理解。“共克时艰”绝不是要求舆论一律,绝不是让代议机关保持沉默。恰恰相反,越是在这种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责,以阳光财政来提振公众的信心,以尖锐的批评来帮政府部门找出问题,以严厉的监督来克服种种政府弊端——批评和监督并不是添麻烦,而是一种很大的帮忙,也是给公众以信心。正因为要表达“共克时艰”的决心,总理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毫不回避问题,而是用严厉的措辞表达要把校舍建成最坚固的房子,要严管4万亿投资不被挪建豪华办公楼。

  两会虽已落下帷幕,但代表委员的履职还刚刚开始,期待在日常政治中千万不要误读“共克时艰”,不要在某种思想包袱下自废武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代表委员们高质量的议案提案和高质量的批评监督。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共克时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