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岳散人:网民问政不应只是每年一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5日08:47  东方早报

  作者:五岳散人

  自胡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都先后与网民进行互动之后,“两会”又成了网民问政、议政的狂欢。据《南方都市报》3月14日刊发的记者调查,“两会”期间,除甘肃代表团外,全国有30个省(市、区)和23个中央单位的136名官员(其中有22名省级党政一把手和11名中央单位一把手)“触网”,有的是直接回答网民在线提问,也有的是接受网站组织的访谈。本届“两会”期间,我本人也曾作为主持人访谈过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并作为嘉宾与另外一位代表做了互动式的访谈。

  我曾说过,网络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具有即时互动的特点,而且不受传统媒体出版时间、版面、频段的限制。这种快捷与方便,在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一次范式转换。而这种范式转换放到“两会”这种场合,就等于是问政与议政的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传播模式是从上而下,大致相当于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做报告,不但因与下面的观众或者听众有距离而无法互动,更多情况下是把经过选择的话题传达给民众,而且不能很快得到民众反馈。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精英选择而民众跟从的过程。

  网络时代,主政者依然掌握着话语权。但是,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他的发言权与一个网民并无差别。每一个说话的人都具备了他本来就该有的那一份发言权。发言的权利平等之后,某些事件上被施加的话语权就被不同程度地消解了。这个很好理解。原先主政者说什么,是没有反对声音的;但在网上,如果他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说话的逻辑出了问题,马上就会被别人抓住,并立刻予以呈现。这种局面,在考验主政者个人能力的同时,也令其政策取向,悄悄从上面制定、下属执行,变成从下到上,集合群体智慧。

  有人说过,网络是上天赠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此言不虚也。民众的问政与参政热情,从来都是高度发达的,只是一直不能得到完整释放。网络这个平台,恰恰弥补了技术性的缺失,而从另一个方面使民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得到了释放。

  只是我们也应看到,虽然在网上,网民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平等话语权与其他权利,但必须是领导们也上网,这种平等的权利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我想,网络的传播特性与网民——或者我们可以直呼其为民众——持续地对政策的关注,是把领导们的注意力转向网络的根本。“两会”每年才有一次,而网络是每月、每天、每小时、每一秒都畅通的,只要网络是畅通的,民众的民意就在时时刻刻关注着政府的运作与政策的制定。

  我个人更希望,今年“两会”在民众问政及与官员沟通模式上的转换,成为改变的某种契机。实际上,今年“两会”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些改变的苗头,这是可喜的,也是民众所期待了很久的东西。

  (作者系知名网友)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网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