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易宪容
提要 在现代社会,以国家主权为主导的中央银行对有效的货币政策运作都存在无数困境,那么与国家主权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一定会更多。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说,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他认为,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将需要很长时间。短期内,国际社会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
可以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汇率激烈的波动所带来的负增强机制更是明显,世界各国更是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来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国际储备货币制度的安排,尽管经过不断变迁与演进,但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问题,让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更是暴露无遗。可以说,正是这意义上,周小川行长希望建立起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体系。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建立这种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何以可能?
一般来说,现代货币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建立主权国家信用担保基础上,离开了主权国家的信用担保,信用货币是无法确立的,更不用说成为交易结算、贮藏及投资的工具。现在,我们希望建立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否有可能呢?有人会认为,不是有欧元为样板吗?不是有SDR吗?
但是,实际上,尽管欧元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其在欧洲经济中的作用也明显,但是欧元的结果如何仍然是相当不确定的,如果欧元各国出现政治上的利益冲突,欧元功能与作用立即会弱化。近几个月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欧洲蔓延,欧元弱化表象开始在显示出来。这也就是近几个月欧元快速贬值的原因所在。不过,欧元之所以能够维持是建立在长期的政治协商基础上的。
我们现在再回到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设想上。对于这种货币的设想,由于它是与国家主权相脱钩的,或是没有国家主权为信用担保的,因此,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一定是世界各国政治协商的结果。可以说,即使这种政治协商可以进行,但是由于当前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十分巨大,各国在这种政治协商中的利益诉求是相差很远的。因此,在这种政治协商中要达到各国认可的一致意见是不容易的。即使能够达到这种一致意见,其成本也是十分昂贵的。
还有,不仅建立这样一种脱钩国家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要通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即使可以通过政治协商能够建立起这种国际储备货币,同样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来管理运作这种货币的问题。
再就是,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它要行使计价、结算、贮藏及投资的功能,那么它的定价如何来进行。是否可能用上世纪40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价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但实际上,这设想是好,要实施起来同样是不容易。因为,选择代表性篮子里的商品,各国生产出来的这样商品所内含的要素价格是会相差很远的。在这种情况下,以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价基础建立起来的国际储备货币也就无法准确地反映各国货币的比值关系。
其实,作为一种国际储备及计价货币,比如美元,并非仅是政治角力的结果,而且更多是市场选择的使然。事实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一个既成事实。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以往任何一种世界货币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元的国际货币是通过一系列条约来实现的;它是通过美国向全球提供市场开放的方式来实现的,而美国金融市场的效率支持了美元本位国际化;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理论上同样存在特里芬难题,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但是,当面临这种困境时,美国能够寻求其解决的方式。当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更重要的还在于美国国家经济竞争力,在于美国综合国力。
因此,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这是必须的。但这种创造性改革必须站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我们更多的是如何面对既有的现实,并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上寻求现实目标之路。这样,理想才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