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光远:成品油价格机制理应透明更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8日08:01  东方早报

  作者:马光远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从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运行以来,主管部门首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对于价格上调的原因,发改委并没有详细说明。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告诉记者,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使得我国燃油价格对国际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

  实事求是而言,本次价格上调的幅度并不大,并非民众不能承受之重。民众能接受涨价,但不能接受不明不白的涨价。因此市场上有了诸多质疑之声,比如,在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跌破35美元的时候,国内的价格没有任何变动,而在国际油价回升不到一个月,却迅速调整,为什么跟涨不跟跌?再比如,国内成品油库存本来已经高达1485.23万吨,市场疲弱,销路不畅,为什么还要逆势涨价?还有,前两次价格下调并没有和国际油价完全接轨,目前的价格本来就比国际原油价格高,为什么还要涨?

  对于这些质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3月26日做了解释。彭森说,3月25日进行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是根据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的,这一机制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若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对于大家质疑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远远高于美国的问题,彭森认为,中国成品油价格和美国的价格口径是不同的,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包含消费税,去掉消费税后价格水平是差不多的。

  在目前信息透明的情况下,美国每天最新的油价数据很容易得到。昨天美国的平均油价是2.01美元一加仑,合一升4元人民币左右。而调价后北京97号汽油的价格是5.92/升,相差较大。而且美国的油价中也包含了19%的税,这个税率和国内的燃油消费税率也是差不多的。应该看到的是,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油价远远高于美国,因此网友们总是仅仅拿中美油价进行比较,也许并不恰当,但国内油价高于美国是不争的事实,无需回避。

  彭森副主任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解释,正如媒体所言,是“首次”向外界披露。而在此之前,民众对“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了解仅仅来自于发改委去年发布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而在去年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发改委并未公开过正式的文本。根据征求意见稿,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总共不到300字,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二是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而至于成品油价格如何“有控制地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汽油、柴油出厂价以哪些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确定,国内平均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又是一个什么大概的数字,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从未向民众披露。而在此次上调价格受到民众质疑之后,才“首次”披露,显然缺失公共政策应有的程序正义和公开透明的基本内核。

  我们知道,评价公共政策是否良治的第一要义是公平,而公平的逻辑起点则是公开透明。只有公共政策的程序正义得到确保,民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得到保障,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才可以确认。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一个重大改革举措,但令人奇怪的是,从2009年1月1日实施到现在,民众除了看到征求意见稿文本之外,对政策的具体细节一无所知,有关部门亦没有依照行政信息公开的要求向民众披露。在政策不透明的情况下,每一次价格调整,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都很难获得民众的完全理解和支持,况且在石油这个利益博弈非常复杂的领域。

  正如国家发改委所言,未来油价的调整将成为常态,既然如此,为避免民众的焦虑和不安,更应该秉承公共政策透明的原则,通过公开、主动、持续的方式披露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关键信息,包括:价格的基础是以哪几种国际原油价格为参照“平均”计算出来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多长,价格幅度如何确定,国内平均的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的标准,以及每次价格调整的原因和依据等。只有以上信息完全公开透明,才能防止既得利益者对公共政策的干扰,给民众一个合理的价格调整预期,也为以后诸如此类的价格调整提供一个制度公正的范本,这是公共政策建立自己信誉的必要基础。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成品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