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晏扬:12年义务教育不符合国情该咋理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07:49  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晏扬

  还没遇到阻力便自行退却,乃至自己先泼自己的冷水,说"12年义务教育不符合国情",这种"角色错位"无疑让人感到失望。

  4月1日《新京报》报道,针对近来媒体有关“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报道,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我国仍坚持九年义务教育,12年义务教育不符合我国国情,目前国家尚没有这个财力。

  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意义,无需赘述,你懂,我懂,教育部更懂。笔者只想补充一点: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提到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问题,不禁忧心忡忡。事实上,农村学生并不是从进入大学时才开始减少的,正如《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课题组负责人所言:“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经退出竞争了。”一个普遍事实是,很多农村孩子读完初中便退学外出打工,为何?负担不起高中学费或者认为花那么多钱上高中不合算,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高中阶段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不仅能让农村孩子多一些向上流动的机会,即使他们上完高中再去打工,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啊!普及高中教育,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

  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年限,取决于国力、财力,也取决于政策取向。有那么多国力、财力不如中国的国家早已实行了12年义务教育,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何做不到?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长期偏低,至今达不到4%,既定目标为何迟迟不能实现?教育发展要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尤其如此,为何不考虑这个基本“国情”?实行12年义务教育目前也许有难度,但至少应该作为一个目标,一个努力方向,以显示政府重视教育之决心。

  我们知道,实行12年义务教育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并非教育部能说了算。正因如此,我才对教育部有关人士的这个表态感到不太理解。如果“12年义务教育不符合国情”出自财政部门之口,或者出自一些地方政府之口,或者出自高校之口,我们虽不认同但能够理解,可是作为国家最高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应该最懂得发展义务教育对于国家建设与民族未来的意义,应该最了解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应该最能体谅无数农村学生读不起高中的苦衷,应该最清楚一些地方在教育投入方面吝啬无比……所以,教育部理应时刻为重视教育鼓与呼,为增加教育投入四方奔走。

  在某种程度上,教育部应该是全国所有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代言人,应该是12年义务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推行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去游说、去争取,甚至为此拍桌子、得罪人也在所不惜。反之,还没遇到阻力便自行退却,乃至自己先泼自己的冷水,说“12年义务教育不符合国情”,这种“角色错位”无疑让人感到失望。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义务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