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贵峰:12年义务教育到底哪不合国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08:59  重庆时报

   作者:张贵峰

  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说,新一轮教育《规划纲要》将讨论12年义务教育,教育部表示,“12年义务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国家尚没有这个财力。”(4月1日《新京报》)

  尚无财力,或许是一种“国情”。但供给和需求不可分割,除了财力供给,还应考虑社会需求的“国情”。近年来,社会对此的需求十分强烈,希望尽快实现12年制义务教育,将收费高昂、学费畸重的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也义务化。何况依据《教育法》,政府对于学前、高中等阶段的教育,同样负有“以财政拨款为主”的保障供给义务。

  但现实是,这些阶段教育呈现严重的“去义务化”倾向——如幼儿园天价收费比比皆是,高中教育成为乱收费的最大渊薮……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众急盼的并不一定就是12年义务教育,而是政府之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义务和责任的全面落实——至少让天价收费,稍微平价低廉一点。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财政的教育投入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在1993年就已提出。遗憾的是,16年过去了这一目标仍未实现。另一不争的事实是:16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已从当年的5千亿元,变为超过6万亿,增长12倍以上。既如此,目前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供更多免费教育的财力,当真会“不足”吗? 这正像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日前质疑的:“根据中国目前人均GDP的水平,教育投入应该达到GDP7%左右”,“4%不是高水平,是中等偏下水平,然而这也没有做到”,“在教育投入上的优先并没有体现”……

  所以,对于眼下民间热议的12年义务教育话题,笔者以为,教育部门实在不宜匆忙以“国情”为由,匆忙定论。——即便所述“国情”属实,新一轮的教育《规划纲要》不是还“正在征集意见”吗,如果现在结论都已经定了,那还“征集”个什么劲儿呢?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义务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