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7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6日发表署名文章说,美国亚裔枪击案具有不同凡响的发酵效应,能够引起多重反思。
文章摘录如下:
据最新消息,3日发生在纽约州宾厄姆顿市的重大枪击案,已造成14人死亡,其中中国公民4死1伤,因而牵动亿万中国民众的心。这次枪击案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凶犯为亚裔(42岁的越南华裔),让人联想起两年前这个时候发生的美国史上最严重的弗州理工大学枪击案(凶手为韩裔学生赵承熙)。那次惨案导致不少美国本土民众对亚裔的偏激情绪。
二是该案发生地为是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校区所在地,也带有校园枪击案的特点。接二连三的校园枪击事件,再一次给枪支管理和学校的安全与教育敲响了警钟。
三是对沉浸于救经济的奥巴马政府而言,这也是当头棒喝。社会悲剧必然引发民意发酵,关于个人拥有枪支的讨论料将再度成为热点,奥巴马将被迫分出更多精力去应对国内治安问题。
弗州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当时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率迅即下降了好几个百分点,其“罪状”从伊拉克战争又多出一条——“内政无能”。现在奥巴马的“蜜月”已过,美国人也将以严苛的现实主义眼光来评判这位非裔总统。
在枪支管理的问题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向来针锋相对。共和党认为,满18周岁的成年人拥有枪支符合宪法精神,因而主张自由拥有枪支。民主党则倾向于20岁后的公民须在登记后才允许购买枪支。惨案发生后,以清新改革形象示人的奥巴马能否坚持本党理念,伺机提出强化枪支监管的政策举措,值得关注。
事实上,美国社会的惯性思维恐怕会让奥巴马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强化枪支监管,将会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那将是很多人尤其是上层人士难以忍受的。而且,像“美国步枪协会”、大的军火商等利益集团也不会同意,共和党也会抓住机会向奥巴马发动攻击;若在枪支管理上无所作为,笃重个人生命价值的美国人又会批评奥巴马在维安方面的无能。
尽管奥巴马总统谴责了罪犯并向遇难者家属慰问,但这种象征性的举措并不能平息这一事件的发酵效应,总统的疲于应付还在后头。
据统计,美国私人拥有枪支数量居世界第一(达2.5亿支),每年约有3万人死于各类枪击事件,仅3月就发生了4起重大枪击事件,造成30人死亡。这种惯性的社会悲剧,若发生在过去,一枝独秀的经济和自由价值观会遮住社会治安的瑕疵,但在金融危机之下,连连发生的血案必然造成社会危机。
依稀记得,“9•11”之后,美国人群情激奋,民间涌起一股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迁怒于阿拉伯裔,一些阿拉伯人甚至被恐吓、殴打,这种迁怒报复甚至祸延至印度裔。美国人一向引以为荣的“熔炉社会”受到挑战。同样,在赵承熙案之后,亚裔人士也担惊受怕,担心被歧视和报复。
这次枪击案的凶犯是越南裔,会否再次引发在美亚裔及其它少数族裔的集体恐惧?笔者认为,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当一个社会不断发生类似惨案而掀起族群猜忌时,其和谐相处的民意基础就已经坍塌。
奥巴马本人也属于少数族裔,他的先辈马丁•路德•金曾大声呐喊“我有一个梦”,这个“梦”的核心不过是争取平等的选举权、工作权等。但从当前美国社会的遭遇看,一些少数族裔面临的最基础的人权,如免于恐惧的权利还得不到保障。这才是美国人权的短板所在,也是奥巴马应深切关注并改善的地方。
据说这名越南裔凶犯的作案动机与其英语差遭人耻笑有关,这还说明,对生活在美和少数族裔尤其是亚裔人士而言,往往会由于多数并不处于政治经济生活的上层而形成集体心理失落,因而就更需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与心理健康。
这一惨案可能还会引发外界对美国社会大众娱乐文化的反思,在美国主流的好莱坞电影中,恐怖的、灾难的、幻想的、战争的……几乎都首先在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度上演。从形形色色的校园枪击案到此次成人枪击案,甚至到“9•11”恐怖袭击,公众似乎都能从好莱坞影视文化中找到影子。这是致命的诱导还是宿命的巧合,还是美国政治文化的必然逻辑?同样值得深思。(作者: 张敬伟 中国大陆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