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迅雷:政府医疗服务的真谛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09:21  荆楚网

  作者:徐迅雷

  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了。其中有许多关注点:坚持公益性,作为公共产品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对13亿国民普惠,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财政3年将投入8500亿;部分公立医院将转民营,支持民营资本办医疗……(4月6日新华社)

  对新医改方案,人们当然期待腾笼换凤、鸟枪换导弹。长期不曾享受到的人,都巴望着能够真正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障。医疗资源成为公共产品,当然应姓“公”——公众的公,而非传统意义中公家的公。政府服务的真谛,就是为每一位公民、每一个百姓公平提供服务。

  当今时代,经济确实发展了,但关乎社会和谐的现实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让很多普通百姓缺乏安全感。不同年龄群体,有各自的不确定性,比如年轻人对解决住房的不确定性、中年人对子女教育的不确定性、老年人医疗的不确定性等等,都不免让人焦虑。中国人多,平均享受的资源并不多,如果没有提供基本保障,必然就会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按照著名画家陈丹青的说法,即永远是“兵荒马乱”的感觉,“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安全感”。这种情形在患者众多的医院里更是常见。“兵荒马乱”的心态、神态与形态,使我们的百姓往往是“苦瓜脸”,让人看了心里难受。普适性的“安全保障”与“幸福供给”,只有政府才能实现,而医疗就是其中关键的关键。

  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在我国还是首次。长期以来,包括医保在内的医疗资源,大头被官员、公务人员所享有。两年多前就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社科院报告显示,在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这个数字的准确度存疑,但一个基本事实是,官员、公务员的医疗保障是最好的,企事业单位要差一个档次,其他人的保障相差就更大了,至于农民基本上就没有享受到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对“公费医疗”只有羡慕得流口水。医疗资源配置的失衡,当然是一种社会不公,尽管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可时至今日,这种局面非改不可了。医疗资源成为公共产品,那么就不能成为“少数人的公共产品”。我们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然是包括服务每一位中国人,而不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小部分人享受了大部分人的医疗资源。

  现阶段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无论数字看起来有多大,也都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也是一个要讲效率的科学发展观问题。目前应该重点对付大病保障。人们最怕的就是得大病。像那位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室偶遇温家宝总理的白血病患儿小李瑞,应该是政府投入的医疗资源给予保障,而不需要总理自己捐款相助。那才是一种理想的医疗保障状态。

  时短情长。情短制度长。总理关爱白血病患儿的情谊是宝贵的、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就在这里:作为公共产品,就得覆盖全民、公平享有,而且制度一旦确立,就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这也正是新医改方案的可贵之处。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