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万人弃考:谁放弃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2日11:44   CCTV2《今日观察》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重庆今年的高考报名当中,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了高考,其中有不少学生是来自于农村。高考即将来临之际,上万名孩子为什么会放弃高考?在万人弃考的背后,又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与著名财经评论员霍德明和张鸿共同评论。

  霍德明:就业难是万人弃考的真正原因

  (《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于“万人弃考”这事曾有新闻评论说,弃考也未尝不是一个理性明智的选择。4月16号,重庆市政府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说:第一,就是所谓的人才的分流。第二,它觉得是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18岁了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第三,重庆市政府觉得高考不是一个成才的独木桥。

  2000年的大学毕业生106万人,之后01年,02年开始扩招,到2009年预计要毕业610万大学毕业生。从01年到现在10年的时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倍,但是就业的位置肯定没有增长6倍,而又遇到今年跟去年年末全世界的经济萧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好,高中毕业生要考大学的时候,一看到今天的不景气,就紧张了,所以就业难是万人弃考的真正原因。

  张鸿:弃考是农村学生被动的选择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不单纯是重庆,如果我们长期关注教育的话会发现,弃考这个事情,多年来一直存在,比如说今年湖北就有26000人弃考,06年报出的数据,重庆是3000人,那现在达到1万人,所以说和宏观的经济形势就业难等等结合起来,大家就开始关注,事实上大家更关注的,是理性选择背后它是一个主动的理性,还是被动的理性。

  比如说新华社的这个报道里就有一个弃考生,他是想上高职。但是上一年要交八千块钱,相当于他父母一年的收入,而且自己的弟弟可能也要上学,而用助学贷款,毕业了又还不起,所以干脆就弃考了。所以这个背后,可能有一些是我们看似正常,但其实是不正常的,我们看似理性,但同时也是被动的理性。

  我记得今年初的时候,温总理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他就提到,他上大学的时候,学生80%的来自农村。现在我看了一个最新的统计,是17.7%是农村的,82.3%是城里的。中国农业大学是培养农业人才的,它07年农村学生的比例是31.2%,它都是城里人为主,所以现在对农村学生集体的不公平已经显现出来。我们其实关注的是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

  放弃高考,读书无用论之争,业界再度升温。是挤上高考独木桥,还是提早就业,走向社会舞台,热门难题又该如何思量?

  霍德明:教育投资门槛太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农村的高中生很多就已经中途辍学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大学生,上完大学全部花的钱估计至少是5万块钱。现在一个大学生,高估一点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00块钱,把吃喝这些东西用掉以后,存500块钱,一个月存500块钱,一年存6000,要存到5万块,可是要八年啊,如果说你收入更少的话,要存10年以上,这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经济算数。当然,我也不赞成把教育纯粹当做一个投资来看,但它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考虑,这就是门槛。很多学生认为如果收益,达不到投资的预期的话,可能就会减少投资。

  张鸿:大学教育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奢侈品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不仅是农村,城里的低收入家庭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太高太高,遥不可及的。有一个统计说,10年来,我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20倍,94年到现在我们的个人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有人就以此来算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城镇居民需要8.6年才能挣回来。农村收入的家庭,得需要18年才能收回来。把门槛变得这么高的话,那对城里人来说,大学教育都是一个高消费的产品,那对农村来说,就是一个奢侈品,完全是一个奢侈品。

  喻国明:要在制度上保障所有想上大学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舆论研究所所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现在中国需要的也并不一定全都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有的时候也需要技术工人,也需要熟练工。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说,一定要经过高等教育才算人才,各方面都可以成为人才。所以这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一种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多样化的选择的社会反映。

  反思的就是我们制度层面,比如说如果我们在奖学金制度方面,我们社会保障方面更加完整,我们就可以让那些所有想上大学的人,他的聪明才智他的能力能够上大学的,不要因为经济因素而失学。

  顾明远:趋同化是高等教育的弊端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教育方面有些制度有些滞后,高等教育现在有一种很大的问题就是趋同化,都想办成综合大学,清华、北大,和社会当地的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结合得不紧密。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还是比较薄弱,这也造成了,现在有些企业,要想招合格的员工都招不到,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来思考,从我们教育制度改革上来思考。

  霍德明:“降低学费、政策倾斜”

  (《今日观察》评论员)

  要把五万块钱这样一个费用降下来的话,我觉得只有两种方式。

  第一就是把整个学费降下来,这牵涉到中央大力加强对教育经费的补助。第二个,就是对在农村的这些可能上大学的学生,和参加高考的人,我们都要给他们做政策上的倾斜,运用社会的力量,或者通过政府的力量,向他们发放无息贷款,很低的贷款,就能够让他们受到教育的好处,而不需要担心到门槛问题,所以我想最近国家的政策,应该就是朝这个方向上倾斜了。

  张鸿:应提供多种教育资源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过去,当所有的人都挤在大学门口,要考大学的时候,我们说,不要都挤在一个独木桥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现在有人不愿意过这个独木桥了,我们又来感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愿意去过独木桥?

  其实现在这个弃考,它是正常的一个不正常。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不仅有独木桥,有高考的这一条路,还有很多船,还有其他的小桥,还有小道山路可以到对岸。

  不过独木桥是主动的放弃,那如果说有一些是被动的放弃,这就是不正常的。比如说如果我们发现弃考的这里边的人,多数都是家庭收入低的,是农村家庭的孩子,那它一定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教育出现了一个不公平,那我们的教育部门就要反思这个问题。

  城里人得到了更多教育的机会,而农村人得到的太少。教育部门应该做什么?不是说让大家还去挤那个独木桥,而是应该提供多种选择。比如说真的有很多农村的孩子,需要去务工的话,那高中教育是不是有一些和务工有关的这样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包括我们的一些职业培训,尤其在现在刺激内需的阶段,是不是有更多的钱,来投入到农村基本的职业培训当中去。这样他们去打工,才有更多的技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高考 弃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