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勇:三轮车夫读博是一次高性价比的试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13:00  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赵勇

  复旦大学要破格录取38岁的三轮车夫蔡伟读博士,导师将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这成了比清华大学给少女作家蒋方舟加分优录更有争议的事情。(详见今日本报A20版)

  复旦这次石破天惊的破格之举,其实不在蔡伟是三轮车夫,而主要是指他只有高中学历,而按照规定,报考博士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为了这事,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还专门跑了趟教育部,沟通的结果想必比较理想,不然复旦也不会将蔡伟列入拟录取名单了。顾云深对这次破格的解释也很有意思,他说,现在的复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1978年报考谭其骧先生的研究生时就是高中学历;苏步青先生当年招的研究生中,也有高中学历的,现在有些成了数学家;梁漱溟没考取大学,蔡元培让他当了北大哲学系的教师;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佳话,过去一直有,这体现了大学代代相传的气度和精神……这个解释与网民的意见暗合——几大门户网站的调查中,九成以上的网友力挺,他们认为,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体现大学的气度和胸怀。

  但质疑仍然存在,有一些网友觉得破格录取有违公平,且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对这些并不新鲜的质疑,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给出了回应:至少应该把招博士生的权力还给教授,因为他们最有资格去判断什么样的学生最合适,相信大部分教授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声誉。如果有严格的监管,暗箱操作可以避免,这个责任应由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承担。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要公平还是要效率”的天问中裹足不前。27日,教育部指出今后的高考制度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这番话就引来了不小的争议,反对者的理由与质疑复旦破格之举一样:高考唯分数论虽不完美,但却是目前最能接受的次优选择,一旦分数这个硬杠杠软了下来,学校和老师就有了更大的权力寻租空间,普通人的孩子想上大学就更难了。这样的担心我完全理解,以分数为硬杠杠的高考目前也的确能带来最广泛的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找不到“回归素质”的突破口了。事实上,在高考制度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对影响较小的研究生、博士生招录制度进行改革,把招生的权力还给教授,先部分实现理想中的“教授治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任何一件事情,你不去做,就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也永远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中国的教育改革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承认,唯分数论、唯学历论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予“教育回归素质”的任何尝试一点宽容。复旦将招收博士生的权力还给教授,将监督的责任留给自己,就是一次很有质量的“素质教育”尝试,它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教育可以脱离冰冷的分数,而是以人为起点和指归。如果说中国教育回归素质是大势所趋,那么,复旦的破格之举就是一次性价比极高的试验——它告诉了我们教育改革的方向,当然,也会展示“不唯分数论”带来的问题,但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不是办法,先从一个点上直面这些问题,教育回归素质才有希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