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妍:从五四遗产中寻找公民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09:01  重庆时报

  作者:李妍

  沿时间向度向前追溯90年,“五四”时代的幽暗与光亮,那些热血、激情、饱含理想与民族焦虑之情的年轻面庞,早已随时间的洗涤面目模糊。对当代青年而言,“五四”更似一种教条似的标志符号,其要义渐行渐远。

  我们为何纪念“五四”?翻开“五四”的页面,罗家伦、傅斯年、段锡鹏、钱玄同、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梁漱溟、李大钊,他们的名字和思想曾在那个时代熠熠生辉,“五四”的包容让这些持有不同见解的人们,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无论是以陈独秀为首提出的“民主”、“科学”,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的思潮,还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乃至周作人的“新村主义”,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当时的思想领域图景可谓众声喧哗、百家争鸣,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整个社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这些青年精英领域的思想救亡行动,整个社会也积极响应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中,无论是工商界的罢市罢工,还是整个社会的抵制日货行动,甚及实业家对学生思想骨干的经济支持,底层劳动者抗击自身卑微地位的斗争,人们纷纷通过思想的争鸣和行为的抗争,寻求一种“独立人格”与“个性解放”。在那样的现实语境下,无论是青年精英的思潮碰撞,还是民众商界的自力救济,人们都在从“个人解放”中苦苦探求社会解放的出路,其间逐渐浸润的自由、平等、民主、责任等意识,开始让“公民精神”渐渐深入社会肌理生根发芽。从此层面来说,当今社会倡导的“公民精神”、“公民社会”实质正脱胎于“五四”。而那些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勇于碰撞探索社会出路的责任意识,关注弱势追求自由平等的包容心态,也正是“五四”精神遗产之于当代青年人的要义所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五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