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四新文学成绩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14:45  新京报

  诗歌

  新诗,被认为是新文学的最重要成绩之一,作为象征,新文学的发轫———胡适的《尝试集》就是一本新诗集,虽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再去读它了。

  列举新文学运动之后的诗人,用大家迭出来形容大概不算过分,早期的汪静之之类就不说了,像徐志摩、穆旦、戴望舒、艾青等诗人,到现在都还有读者;而最近几十年间,以朦胧诗人北岛、顾城、舒婷等人为代表,包括食指、昌耀、海子等诗人在内,更是曾经引起一个时代的诗歌热潮;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到海外,余光中、洛夫、郑愁予,似乎都当得起时代高峰几个字。

  不过文学的价值,并不只在于一时的热闹,在一张成绩单里,作品的生命力应该更为重要:作为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流传一时的朦胧诗,除了少数代表作之外,大部分作品如今已经不容易找到读者了。

  确实,如果我们把白话文作为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成就,那么诗歌在这场运动当中的得失大概是最难衡量的———一方面,古体诗在同光体的回光返照之后,似乎变得越来越没有出路、也越来越没有读者,于是白话文的新诗一下子产生了无限的可能性,它不但能够一下子赢得大量读者,更能引起各种难以想象的语言实验,就像当代很多诗人正在做的那样。不过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又有把古典诗歌的语言与意境之美丢得干干净净的危险,虽说诸如郑愁予等诗人一直在尝试把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移植到新诗当中,但并没有哪个诗人真正实现了这一点———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白话文之后的汉语诗歌,直到现在其实还处在一种未完成状态。

  小说

  如果仅仅列举书名的话,90年间,我们可以很轻松写下100部小说的名字,人们对这些书会觉得耳熟能详。但是如果按照文学史上的断代方式,人们很容易认为当代诗歌达到甚至超越了现代诗歌的水平,可对于小说,就不好这么说了。

  鲁迅、老舍、沈从文、巴金、林语堂,他们的作品今日仍然拥有大量读者,很多小说甚至还在一次次重拍成影视作品,相比之下,阿城、王朔、莫言、苏童、贾平凹、余华、徐星、白先勇、张大春等当代作家的小说,虽然能领一时的风骚,却还没能验证出持久的魅力。

  同样从五四遗产的角度来感受一下90年来的小说创作吧。理论上,新文学运动打破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把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剥离了开来。

  不过纵观90年来的小说创作,真正体现了这一五四精神的作品其实是不多的,早年因为内忧外患,作家们大都有介入现实的责任感,而后来因为统一管理,作家们更有了“文以载道”的义务———能突破条条框框的作家少之又少,这也成了张爱玲与钱钟书能在当代获得越来越多读者的原因所在。

  散文

  新文学运动当中,散文的成绩单是有些尴尬的。一方面,以鲁迅的杂文为代表,散文似乎曾经达到新文学运动的最高成就,而另一方面,在当下的阅读语境之下,散文又是相对边缘的———虽然散文的读者可能比诗歌要多,但文学地位却与诗歌无法相提并论。

  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当中,散文的地位与诗歌相当,从唐宋大家到桐城文豪,仅仅以散文的成绩就可以确立自己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新文学运动之后,散文在一段时间之内保持了这样的崇高地位,鲁迅开创的杂文一派之外,周作人、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等作家都能以散文著称于世,而像柯灵、施蛰存等人的文化散文,也持久散发着生命力。但可惜的是,散文的这种创作势头,后来并没有能够延续,虽然之后也有孙犁这样的大家,却毕竟只是余绪了。

  最近几十年,散文曾经有过阅读的高潮,比如以余秋雨、巴荒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热;散文也有自己的阵地,不但像《收获》这样的大型文学杂志常年保留着散文栏目,杂文类、美文类的报刊也拥有固定的读者群;散文创作也不乏优秀的作品,比如诗人北岛的一系列写作。不过从整体上来看,散文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小了。

  俗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俗文学基本上是没有地位的,五四之后,郑振铎写作《中国俗文学史》,才真正给予俗文学以应有的地位。当然,郑振铎的工作并非完全首创,事实上,俗文学的蓬勃发展,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的主流之一,换一个角度考虑,这当然与白话文的推行和大众阅读的普及有关。

  五四前后曾经红极一时的鸳鸯蝴蝶派,当然可以算作俗文学的范畴,不过这个流派和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其实并不大,真正在五四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俗文学,或许可以分为两支,一为新式的大众文学,一为发展了的民间文学。后者从民间文学的发掘开始,以《歌谣》杂志为发轫,原本走的是学术性的路子,但因缘际会,在复杂的条件下,后来却产生了一大批“原创”的民间文学作品,内容涉及歌谣、故事、曲艺、戏剧等各种文类,虽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但在某些时代却曾经红极一时,比如八个样板戏。

  另一方面,新式的大众文学在最近几十年高速发展,很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五四时代的理解。像金庸、琼瑶、三毛这样的大众文学就不必说了,网络时代最流行的网络小说和青春小说甚至已经开始颠覆文学的基本样式。把网络小说的根寻到五四,听上去似乎不妥,但这种纯粹娱乐化的文学样式,或许正是把社会价值剥离文学之后的结果之一。有点可惜的是,当代的俗文学,在抛弃社会价值的同时,似乎正在把文学价值一并抛弃。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五四运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