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五四时代,科学方归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14:57  新京报
后五四时代,科学方归本身
丁文江,地质学家,自由学者,喜欢抽雪茄,相信科学必将拯救中国。

  ●在一种说法中,陈独秀被看做是自五四始倡导民主与科学的先行者。

  ●以西方科学概念来比照五四时期的中国,我们的科学发展得非常不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相比,在国内,实际的基础科学研究越来越获得了更大的支持、鼓励和资助,我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比五四时期更大。

  一提到五四,如果用“关键词”概况的话,人们最先想起的两个关键词,民主与科学。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共识。然而,如果仔细分辨,其实泛泛地讲科学,是会引起许多误解的。在科学哲学中,究竟何为科学,至今仍未争出个哪怕是大致被普遍认可的说法,但姑且不说那种过于学理性的抽象思考,就五四以来,结合中国的特殊背景,在对科学的一般理解上,其实也还是有着诸多可分析之处。

  在一种说法中,陈独秀被看做是自五四始倡导民主与科学的先行者。然而,陈独秀理解中的科学是指:“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务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应该说,这其实只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的科学之上的抽象观念和态度而已。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这种对科学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被沿袭下来。

  其实,在五四之前,科学(严格地讲这里是指诞生于西方的近代科学)在局部知识和整体定义上就已被传入中国。不过,在一开始却并未马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五四以来,科学之所以成为一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又是与要利用科学来救亡,来增强国力的动力密切相联的。

  以西方科学概念来比照五四时期的中国,我们的科学发展得非常不好。近代中国不断被外国打败。大家都觉得这是军事技术等各方面技不如人,造成了挨打局面。人们希望很快地学习西方科学,觉得引进、学好了科学,我们国家就会有一个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传统中把科学视为自然规律、客观真理等看法,科学终于成了一种超越于其原来本意之上的抽象的符号象征,科学的地位被抬得很高。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科学主义的表现,而且是一种强科学主义的表现。但这种理解中的科学更多是指技术,而对纯粹的基础科学的认识却并不清楚。

  这便形成一个悖论,一方面科学的地位很高,但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科学更多被理解为技术。

  到了民国时期,我们有很多国外留学生回国了,比起五四时期仅仅是口号式的呼吁,我国的科学发展还是有了进步。新中国成立之后,从官方的角度,虽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对于原意上的科学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将科学视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的观念却一直没有改变。

  这与五四时期强调科学的准确、抽象是一脉相承的。与此同时,五四时期对技术和科学的混淆,依然在相当程度上被延续了下来。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可脱离其潜在的背景和基础。“文革”过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相比,在国内,实际的基础科学研究越来越获得了更大的支持、鼓励和资助,我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比五四时期更大。要说五四时期,也有留学生在国际背景下做出重要贡献的,但那毕竟是零星的。而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的科学家群体迅速扩大,进入国际舞台上的科学家人群就更为扩大了,我们可以与国外科学家对话了。

  但以往的历史“遗产”仍然在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就连对于基础科学的支持,除了经常仍把技术混同于科学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往往基于科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技术的这种“幻觉”。而在那种隐喻的意义上把科学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作为绝对正确的标签的做法,也依然被继承下来。

  与此同时,在学术界被一些人严肃讨论的那种基于近代西方科学之主流立场的乐观态度也依然普遍存在,这种态度认为人类可以利用科学和技术来有效地改造世界和造福人类,而并不顾及人与自然之关系和科学与技术之应用的局限与负面效应。

  当然,五四以来的传统仍然还在继续发挥影响,但是,科学只是我们认识、改变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其中西方科学又是最典型的,但它也仅仅只是一种力量而已,突出地关注这种力量的发展是不充分的。为了我们自身,为了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更好的认知。也许,更进一步地摆脱科学主义的束缚,将会更加有利于科学自身、社会、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当然,在我们评价过去和展望未来时,五四以来关于科学的观念及其作用的历史“遗产”,总是不可被忽视的。

  口述:刘兵(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著有《像风一样———科学史与科学文化论》等。)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五四运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