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方:谁来拨开康乃尔事件的迷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14:24  新民晚报

  作者:陈方

  这一次,国家安监总局让卫生部有点难堪。

  吉林化纤集团上千职工怀疑与该集团一道之隔的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排放“有毒”气体,致使他们产生种种不良反应,几百人入院接受治疗。卫生部有关专家会诊后判定此为“心因性疾病”,而国家安监总局在5月18日的一则通报里指出,“针对上周化工企业发生泄漏事故的情况,要加大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认真吸取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训,督促化工企业认真开展治理行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5月19日,国家安监总局又在其官方网站上将“认真吸取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训”这一句删除了。

  对于这一则修改的通报,到底是出于“误报”还是“另有隐情”,国家安监总局没有说明原因,公众更是无从得知,吉林化纤集团数千职工“患病”的真相,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回顾这起公共事件的发展过程,当卫生部专家判定吉林化纤集团职工不良反应乃因“心因性疾病”所致之时,公众的疑惑还只是集中在“心因性”这个不太理解的专业名词上。为了自我证实“心因性疾病”的威力,有媒体还专门分析了心因性疾病的产生机制,同时还列举了近几年媒体报道过的几起“心因性疾病”病例。尽管目前有个别专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不高,尽管有人认为“心因性”这个专业名词将与“躲猫猫”、“欺实马”一样进入“魔鬼词典”,但媒体还是本着“向善”的角度,尽可能拿出例证向专家们的判定靠拢。

  当媒体善意的“自我证实”还没有“证实”时,国家安监总局这则通报又为我们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可无论如何,这是一起公共安全事件,国家安监总局还是必须出面的。在这起事件中,国家安监总局有必要向公众说清楚,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到底有没有发生“毒气”泄漏?泄漏了多少?泄漏了多长时间?有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如果造成了安全事故,它又造成了什么后果?即便不能证实吉林化纤集团上千职工的不良反应一定与康乃尔公司有关系,但是关于公众对康乃尔公司的上述疑问,国家安监总局有责任对其调查清楚并昭告公众。

  如果专家的判定无法说服公众,如果真相迟迟得不到公布,那受到伤害的远远不只是吉林化纤集团的上千职工了,他们只是有形的受害者,无形的受害者便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回头再看康乃尔事件。客观地讲,化工产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但是发生了事故,该承担责任的必须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真相决不能掩盖在谎言之中。也许,吉林化纤集团的员工“中毒”事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调查取证的过程也很艰难,但这些原因终究不能让真相“躲猫猫”。我们耐心期待着有关部门为“康乃尔事件”拨开迷雾的那一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